高考历史题《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八)

时间:2017-09-24 02:05: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一班级的授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了如下四段历史情境,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1919年的俄国工人的吃、穿、用国家统一配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1918年,俄国工人的工作积极性高涨,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C.1920年的俄国农民状况很糟糕,农民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交给国家,不许卖
D.1922年,一对俄国农民夫妇兴高采烈地将余粮拿到市场上卖,买回生活必需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5分)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
材料三?如图,《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倍)

——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的(4分)?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5分)?你认为让罗曼·罗兰确信“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依据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70年代农村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2分)?请举2例说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来源:www.91exam.org”(4分)。农民的这种自发修改如何促进中国的制度创新完善(2分)?
(3)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三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2分)?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1)退却:农业方面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2分);工业方面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2分)
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分),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2分)。
原因:和西方自由放任导致经济大危机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高度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迅速发展成为工业强国。(2分)
(2)指人民公社体制。(2分)
举例: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2分);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率先取消人民公社,改社建乡,政社分开。(2分)
促进:农民的自发改革得到中央的肯定支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扩展,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又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分)。
(3)观点: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2分)
理由: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就已开始了农业革命(或圈地运动,农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
(2分)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都是农业相对比较先进的国家。(2分)


本题解析:本题就农业与工业的关系问题考查了苏联、中国以及欧洲的相关历史。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了1921——1927年苏联经济政策的变化,和30年代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经济的发展及其弊端。第二问考查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第三问考查欧洲工业革命前农业的发展情况,并考查工业革命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
A.罗斯福实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B.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
C.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对美国的冲击,但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结合选项,ABC的表述都有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选项中,有内在历史逻辑关系的是
①伏尔泰——法国浪漫主义思潮②七年战争——英国工业革命
③新经济政策——美国的“新经济” ④苏联解体——邓小平南方谈话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英国是在七年战争中最大的赢家,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原料产地。苏联解体促使中国反思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