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启蒙运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六)

时间:2017-09-24 01:50: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1689年英国议会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英国国王已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
18世纪后期,康德指出“(人)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任意利用的工具”
康德的主张蕴含了人人平等的思想
C
1875~1940年,英国更换过20届政府,美国换过14届政府,而法国更换过102届政府
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交替上台
D
1913年俄国粮食产量为39.79亿普特,1925年苏联粮食产量达到44.24亿普特
苏联国民经济已超过一战前的水平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议会取得立法权,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但是保留行政权等权力,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内阁掌握行政权,国王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A;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此后虽然法国政府更替频繁,但是共和政体基本没变,排除C;国民经济包括农工商业等各个部门,仅凭粮食产量不能得出苏联国民经济已超过一战前的水平,排除D;根据“(人)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任意利用的工具”,联系康德为启蒙思想家,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2分)在法国启蒙运动史上,孟德斯鸠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现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他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他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二者全都要受行政权的约束,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来源。(2分)
(2)据材料一、三,说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怎样的发展?(2分)其目的何在?(2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在美国立法实践中的体现?(4分)
(4)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评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2分)


参考答案:
(1)洛克的分权思想;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政体实践。(2分)
(2)由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发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2分)
目的: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2分)
(3)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立法权赋予国会,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4分)
(4)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任两点得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归纳能力,比较简单。从材料一中“国家应该分权治理”和材料二中“英格兰的基本政体”可以得出孟德斯鸠的思想来源:洛克的分权思想;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政体实践。
(2)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洛克只主张“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而孟德斯鸠把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孟德斯鸠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1787年宪法反映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和主张,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立法权赋予国会,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方面,启蒙思想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6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的意识形态的所有领域都是基督教会独统天下的,他们用神学解释一切,难以提供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的理论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启蒙思想家就只有从非基督教统治的遥远的东方文明国家即中国那里汲取完全不同于欧洲气质的文化中合乎他们需要的理论和知识。明清之际,程朱理学被欧洲的耶稣会士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引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博文写道:“我到联合国大厦参观时,就看到一块大幅宣传,上面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和文字,表明了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伦理准则: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确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 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引自《联合国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法国历史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的目的有哪
些?(6分)
(2)儒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与联合国传达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在具体实施上有何不同?(6分)
(3)材料二中“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阐释中的最准确体现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欧洲思想家借用儒家文化为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提供理论基础;(2分)儒学不是宗教,伏尔泰借儒学抨击天主教会(2分);借科举制抨击等级制度。(2分)
(2)同:都强调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以和平友好相互尊重为原则(言之成理可酌情冶分)。
(2分)
异:联合国宪章强调以法律、国际机构来保障上述目的;(2分)中国传统文更多是以强化道德来引导人和国家的行为。(2分)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中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的目的。中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的目的是欧洲思想家借用儒家文化为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提供理论基础;儒学不是宗教,伏尔泰借儒学抨击天主教会;借科举制抨击等级制度。
(2)本题考查儒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与联合国传达的思想的异同。相同点为都强调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以和平友好相互尊重为原则。不同点为联合国宪章强调以法律、国际机构来保障上述目的;中国传统文更多是以强化道德来引导人和国家的行为。
(3)本题考查“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阐释中的最准确体现。“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阐释中的最准确体现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以下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著名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康德、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深刻地影响到美国政治体制架构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
[? ]
A、康德

B、伏尔泰 

C、卢梭

D、孟德斯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19世纪60年代,促使工人运动日益带有国际联合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第一国际的领导
B.各国工人政党的建立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