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维新思想》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7-08-25 15:47: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2、判断题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3、选择题  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时期,同日本保持有限贸易联系关系有国家包括
①?中国 ?②俄罗斯 ?③朝鲜 ?④荷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判断题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15分)
材料一?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四?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五?“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刘逢禄和康有为的观点的相同之处。据材料一、二、三,与刘逢禄的观点相比,康有为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4分)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2分)
(3)据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6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3分)



5、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5分)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4分)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