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15:10:39
1、判断题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
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方田均税法
D.一条鞭法
2、判断题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消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增强,桓谭建议例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3、判断题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表现的是
A.建立起地方监察机构
B.突破了“市”的时空限制
C.创制了木活字和铜活字
D.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词
4、判断题 以下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表中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地区是
? | 商人 | 工人 | 佃农 | 自耕农、地主 |
占总人口比例 | 10% | 30% | 36% | 24% |
5、判断题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