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14:56:18
1、判断题 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 ]
A.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B.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判断题 下列内容中,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取消自由贸易
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D.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3、判断题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客观评价是?
①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②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③曾经在历史上起积极的作用?④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的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各国实现的现代化的道路既各具各色又具有共同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2分)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2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2分)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模式”所具有的突出特点以及后来僵化的主要原因。(4分)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3分)
(4)三则材料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结合材料,概括指出这两种现代化道路的相同之处。(2分)
5、判断题 ?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的根本原因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具有较大的偶然性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