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14:56:18
1、判断题 斯大林把“使用木犁的俄国”迅速建设成装备原子武器的工业大国,但他开创的斯大林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下列不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的是
A.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压制了活力
C.农民劳动积极性不高
D.在企业管理上过于放任自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斯大林模式的本质特征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俄国二月革命后,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政权是( )?
A.工人代表苏维埃
B.国防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人民委员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国的记者发回电文说:“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命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据此判断当时的情境是
[? ]
A.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夺取了政权?
B.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把持政权
C.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宣告成立?
D.北洋军阀政府对俄国革命持中立态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955年3月9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现行的农业计划过于集中,规定的指标过多,国家应放弃对农业发展计划作不必要的详细规定,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以及畜牧业的产品率和各种牲畜的数量,而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
材料二:1957年7月4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
材料三:1955年1月31苏共中央决定:……(四)同意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关于在1956年将生荒地和熟荒地的播种面积扩大到2800~3000万公顷的决议……保证及时完成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任务,因为开垦这些荒地是增加我国谷物总产量的巨大来源。(五)鉴于扩大玉米的播种面积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增加谷物总产量的最重要的潜力),全会认为到1960年必须把玉米的播种面积至少增加到2800公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苏联五十年代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你如何评价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农业改革?(7分)
参考答案:
(1)主要内容:①减少对农业的指令性计划,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②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③开垦荒地。④扩大玉米种植面积。(8分)
(2)评价:①20世纪50年代,苏联把农业作为改革的重点,说明苏共已经意识到了苏联体制的弊端,希望通过改革,发展农业,改善人民生活。②改革减少计划,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不符合苏联农业的实际,造成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④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弥补苏联模式忽视市场的缺陷,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系统的推进措施。(7分)
本题解析:(1)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可以直接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出苏联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农业政策,即①减少对农业的指令性计划,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②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从材料三中能总结出其农业改革的具体措施是:③开垦荒地。④扩大玉米种植面积。(2)结合所学内容可以直接对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农业改革作出评价,即苏联农业改革具有双重性(积极和消极),具体表现在:农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20世纪50年代,苏联把农业作为改革的重点,说明苏共已经意识到了苏联体制的弊端,希望通过改革,发展农业,改善人民生活;改革减少计划,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革的不足或消极影响: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不符合苏联农业的实际,造成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弥补苏联模式忽视市场的缺陷,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系统的推进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