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14:54:02
1、判断题
参考答案:(1)宫殿占据城市的大部分面积;“市”不仅占地少,而且处于城市边缘。
(2)宫殿面积比例缩小; “市”移至城市中心区域,但“市”与坊(居住区)界限分明。(3)坊与“市”的界限已被打破,并出现“晓市”“夜市”及专门的市场;酒楼、茶楼、瓦肆等错落有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唐诗人张籍在《寄元员外》中写到“月明台上唯僧到,夜静坊中有酒沽”从诗中我们可能得到的信息有(?)
①唐朝始终实行严格的“市、坊”分界制度?
②当时“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有所松动
③“坊”中所沽之酒,应该来源于私营酒肆
④交易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唐初《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
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
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唐代商业的发展。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是唐初政府的法令,而材料二来自中晚唐诗人的诗作,两则材料各自的时间不同,反映出唐初对城市的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商业活动控制放松,到宋代完全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打破了交易的空间、时间限制,故D项最合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炀帝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 ]
A.商业非常繁荣
B.便于控制全国
C.水陆交通便利
D.位置邻近长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
A.该会馆是山西、陕西盐商联络乡谊之情的场所
B.该会馆是山陕商帮维护同行和同乡利益的组织
C.该会馆证明扬州也是明清时期商帮聚居地之一
D.该会馆应为山陕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亳州设置会所”可知该场所是商帮所建,商帮出现于明清,是商人联络乡谊之情的场所,是维护同行和同乡利益的组织,该会所遗址表明扬州也是明清时期商帮聚居地之一。因此ABC均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D项错误,会馆不是地方商业中心。故选D。
点评:此题难度为偏难,考查提炼多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知识点是商帮。商帮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除此之外的主要表现还有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工商业市镇等。明代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需要把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这些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