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14:54:02
1、判断题 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
A.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B.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
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2、判断题 分析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成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度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成为“二京”之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4、判断题 & nbsp;(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图一?明代北京城平面图?图二?德国诺林根城市平面图
说明:该城建于9世纪,约1217年成为德意志自由城市。图中1处为教堂及教堂广场;2处为市政厅;7处为制革作坊;24处为盐、酒仓及粮仓;29处为玉米贸易点。
提取以上两幅城市平面图的主要信息,比较北京和诺林根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或思想文化的角度对产生不同特点的原因予以说明。(12分)
5、判断题 《史记》记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符合这种记载的是
A.“苏湖熟,天下足。”
B.“估客乐哉真复乐,大舶飞山走城郭。”
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乡农卖丝争赴市,客船大贾来行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