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8-25 14:49: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
材料二?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
材料三


图一?张家口北元贵族墓

图二?《农桑辑要》书影

材料四?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1263年又下令:“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1270年又下令:“申严畜牧损坏禾稼桑果之禁。”
请回答:
(1)元朝初年,为什么会有汉法与旧俗之争?实质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概括元朝“遵用汉法”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元朝“遵用汉法”的史实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三、四,概括汉法对蒙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图二、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忽必烈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双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活区域、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实质是先进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与落后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之争。
(2)建立都城,采用汉族官制,学习汉族的礼节,重视农业生产,采用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3)蒙古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由蒙古高原进入当时的中原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后,只有改变落后的“旧俗”,适应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才能巩固其统治。
(4)蒙古族在入主中原后,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确立了以农桑为本的国策方针,并注意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同时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也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5)确立农桑立国方针,开始向农耕文明转变;保护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机构和制度;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农桑辑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陈桥兵变”后,北宋政权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没有成功的是

[? ]


A、收复幽云十六州
B、削平南方割据势力
C、解除节度使兵权
D、消灭北汉割据政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初,在北京的古董市场上开始流行一种“鄂尔多斯(匈奴人主要居住的草原区域)铜器”。史载:某将军率军从匈奴手中夺回了鄂尔多斯……鄂尔多斯的丧失对于匈奴来说是冒顿时代以来遭受的第一次较大的挫折。这次战争应该发生在
[? ]
A.汉高祖时代
B.汉武帝时代
C.汉元帝时代
D.东汉光武帝时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