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14:28:30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汉书·董仲舒传》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明)李贽《藏书卷》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选择题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3、判断题 “……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 ]
A.“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4、判断题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 ]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作用有着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西汉的统治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