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一次世界大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22 03:55: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现在,我们正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必要时,我们将竭举国之力,以抑制和摧毁它的野心和实力。……因而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而作战。
——美国总统威尔逊
对这个演说,有人画了一张《后来之客》漫画。
回答:
(1)这篇演说发表的时间应在什么时候?(2分)
(2)威尔逊提到的“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指谁?“应战”指什么事?(2分)
(3)对于材料中的“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而作战”的观点和《后来之客》漫画的观点,你赞成哪一个,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1)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前。(2分)
(2)德国。对德宣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2分)
(3)赞成《后来之客》漫画的观点。(1分)因为漫画说明美国参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参加一战的根本目的,理解外交是经济政治的延续。(1)(2)演说是为了寻找参战的借口,应该是参战前;对付的是在一战中已呈败势的德国。(3)要结合美国参战前美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来理解和分析,美国是为了在世界的利益而参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不可调和的彼此对立的两大势力……假如德国昨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
——英国《星期天评论》
材料二:“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威尔逊演说(1916年7月10日)
材料三:“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我们就如愿足矣。”
——威尔逊关于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的评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史实分析美国参加一战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英美在参战后,没有达到的目的各是什么?为什么没有达到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2)直接目的:发战争财;最终目的:统治世界。
(3)英国没有因德国失败而更富。美国未能掌握世界霸权。一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美国利用国际联盟控制世界各国的企图因英法等国的反对而未能得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14年一战爆发,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高级官员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的大好机会,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改变策略。在一战期间,共有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州去作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提供的援助弥足珍贵。”1918年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一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中国人轻视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
请回答:
(1)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一战中华工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理由: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方式:“以工代兵”或“劳工参战”。原因:日本竭力反对中国直接派兵参战;英法在战争中人员死伤惨重,兵力、劳力短缺。
(2)作用:为一战中协约国方面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同年,一位非洲的国王发布了《告全国人民书》:“我决心保卫我们的国家,给予敌人以反击,一切有力量的人跟我来吧。”最终他领导人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迫使侵略者在和约上签字。这里的“敌人”是指?(?)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  )
A.凡尔登战役
B.库尔斯克会战
C.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战中所使用的新式武器。依据所学可知,1916年6月,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索姆河战役。战役中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式武器——坦克,使德军大为恐慌。故应选C。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