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1:56:23
1、选择题 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
A.处理青色的生香蕉,使其加速转变为黄色
B.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其加快生根
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获得无子果实
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长长一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吲哚乙酸是生长素,生香蕉成熟是乙烯作用的结果,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同学将若干只刚孵化的小鸭分成甲、乙、丙三组,甲、乙两组与母鸭隔离,给甲组展示一可移动的大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给乙组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同时也放母鸭叫的录音;丙组仍与母鸭同处。实验持续若干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组在本实验中均可称为实验组
B.乙组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但不会发出猫叫声
C.由于本能,甲组将尾随气球而移动
D.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研究鸭后天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在该实验中丙组为对照组,甲乙两组都是实验组,所以A答案正确;本实验把小鸭放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目的就是研究鸭后天性行为的形成原因,所以,D也正确;乙组将小鸭与小猫放在一起,小鸭会印随学习,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所以B答案也正确;甲组的小鸭也会通过印随学习随气球而移动,但是印随是小鸭的后天学习行为,而不是小鸭的本能,所以C答案叙述有错误。
考点:印随
点评:解答此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认真读题,注意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变量,其次是联系所学知识对四个答案选项进行分析。本题属于对审题、理解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是不能成活的
B.顶芽产生生长素,所以顶芽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此现象称顶端优势
C.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D.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是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不容易成活,而不是不能成活;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这是顶端优势现象;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图甲、乙均表示细胞的一部分,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甲、乙是同一个细胞的两个部分,则该细胞为神经元,则兴奋在其中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B.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且兴奋的传导方向为甲→乙,则甲与乙之间应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C.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且兴奋的传导方向为甲→乙,则甲产生的信息分子一定作用在乙的b处
D.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一次兴奋在两个细胞间传导过程中共有两次神经冲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兴奋传导的有关内容。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且兴奋的传导方向为甲→乙,则甲产生的信息分子可能作用在乙的b处,也可能作用于乙的其他部位,后经兴奋的传导传到b部位,C错。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下列选项叙述错误的是
A.H5N1与HIV在宿主细胞内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不同
B.②③过程中涉及的碱基互补是A-T、G-C、T-A、C-G
C.吞噬细胞在b与a结合产生沉淀后的作用与在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注射人用禽流感疫苗可通过体液免疫,刺激X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b,防止病原体进入细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免疫调节。图中①为病毒侵染过程,②为RNA复制过程,③为RNA双链分离,④为翻译过程,⑤为淋巴因子作用过程,⑥为子代病毒释放,⑦为吞噬细胞吞噬处理,a为子代病毒,b为抗体,c为淋巴因子,X细胞为浆细胞。H5N1在体内是先通过RNA复制在进行翻译,HIV在体内的表达过程为RNA→DNA→RNA→蛋白质,A正确。②③过程中涉及的核酸只有RNA,因此不会出现T-A或A-T,B错误。吞噬细胞在b与a结合产生沉淀后的作用是为了清除抗原,⑦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处理和呈递抗原,C正确。疫苗注射后再次感染相同抗原后会引发二次免疫,产生更多的抗体,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D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