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08:56:56
1、连线题 2011年10月31日凌晨前2分钟,作为全球第70亿名人口象征性成员的丹妮卡·卡马乔在菲律宾降生。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世界各地积极研究提高产量的措施,我校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农村进行调查研究,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图乙为棚内植物吸收CO2的速率(假若6时日出,18时日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农作物细胞内,与大棚内CO2浓度变化有关的两个主要过程是________和_______,6点前进行的生理过程在植物细胞的________(场所)进行。
(2)图甲中时间点a点含义是______________;BC段为什么曲线不断下降?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
(3)依据乙图,若一天中保证棚内温度不变,则棚内植物在12点光照强度下,1h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为______________。
(4)假设一昼夜中气温保持不变,12时光照最强,请在乙图中补画出12时至24时的CO2吸收速率曲线的大致变化。
(5)下图表示该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所研究的农作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在它们上面所发生的生化反应。请根据图示分析回答:?
2、选择题 下图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确保植物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
B.a为实验装置,b为对照装置,自变量是CO2,光照条件应该是相同且是适宜的
C.在a装置中的植物主要因[H]和ATP的量不足而限制了光合作用的速率
D.在b装置中的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3、综合题 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与番茄果实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激素是______,环境温度降低时,该物质运输速率会______。测量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B→C时间段,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_______。
实验二: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0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1)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3mg/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瓶中所有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为______________mg/L·24h。
(2)若将a光照下的白瓶移至d光照下,则瓶中生物细胞中短时间内三磷酸甘油酸的含量将会_______,RuBP的含量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线题 下图为蔬菜大棚中测定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其中A~B段CO2相对含量升高是因为植物的________,影响B~D段CO2相对含量下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在一天当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多是在曲线的____点。
(2)乙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如果将密闭大棚内的光照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后,其他条件不变,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ATP和NADPH产量将会___________,碳反应中_________的量将会减少。
(3)一般的蔬菜大棚都是采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膜做遮盖物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棚内的_______来提高蔬菜的产量。
5、填空题 科研人员给农作物施以15N标记的肥料,结果在以此农作物为食物的羊尿中查出15N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含15N的化肥是以_______状态从土壤进入根细胞的。根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
(2)含15N的物质所合成的植物蛋白质,在羊消化道内转化为氨基酸,参与此消化作用的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氨基酸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
(3)在羊体内,含15N的氨基酸被分解,脱去_________,其中含15N的物质最终形成_________等废物,随尿排出。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