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6 05:50:06
1、选择题 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到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作物产量
[?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生物信息
D.行为信息
2、选择题 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此事实说明
[? ]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3、填空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0.01mg,但雄蛾仍可对其做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蛾虽然看得见,却无动于衷。
材料二:Karrison和Lischer于1959年倡议采用“性外激素”这一术语。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挥发性物质,是向同种昆虫中的其他个体发出的可影响它们行为的化学信号,故称为“信息素”。根据其化学结构,目前已人工合成了20多种性外激素,在防治害虫上效果显著。如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染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国外应用“迷向法”对森林大害虫舞毒蛾的防治是比较成功的。我国最近进行了“迷向法”防治棉红铃虫试验,处理区的监测诱捕器的诱蛾量上升99%以上,交配率和虫害均下降20%左右。
(1)材料一说明使雄蛾做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_____信息。
(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
(3)微量的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蛾的反应,说明引诱剂具有_______性和_______性。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_______,从而使害虫种群的_______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4、选择题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5、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