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2:00:34
1、综合题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Ⅰ.提取叶绿素
绿色叶片提取液→过滤液→浓缩液→叶绿素粗产品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Y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______________食品,否则______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人无害的有机溶剂(食用酒精)? 叶绿素溶于有机溶剂和应考虑溶剂对人体的影响
(2)8.0? 实验中自变量的变化应有规律和应考虑碱性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3)酸性? 由于叶绿素被破坏造成食品失绿而影响品质
(4)纸层析法,其主要步骤:①.制备滤纸条,②.画色素液细线,③.用层析液分离色素,④.观察色素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连线题 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图回答:
(1)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能利用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
参考答案:(1)在低于P光照强度下B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的高,在高于P光照强度下A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植物的高。
(2)较强光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连线题 某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如图表示该植物固定和还原CO2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B、C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C物质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C物质既为b过程提供活跃的化学能,又为b过程提供_______________。
(2)和一般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不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根据这类植物气孔开闭及与之相适应的光合作用特点,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昼时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________产生,与此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产生CO2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5(或五碳化合物)? ? C3(或三碳化合物)? [H](或NADPH)? ?基质? 类囊体的薄膜上(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 (活泼的)还原剂
(2)CO2首先被固定为C4? 干旱(或沙漠)地区
(3)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NADPH(或[H])? 有氧呼吸(呼吸作用)? ?线粒体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