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6 11:43:45
1、填空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甲同学将a g铜片和12 mL 18mol/L的浓硫酸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和铜片剩余。
(1)请写出铜片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E中D内盛品红溶液,当C中气体挤满后,D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装置D中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试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实验用品自选)??
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B中应放置的液体(填字母)为:??。
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
(2)问题讨论: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足量下列药品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却有余酸的是?。
A.Fe粉? B.BaCl2?溶液? C.Ag? D.?Na2CO3?溶液
参考答案:(1)铜片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2H2O+SO2↑(2分)
D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1分)试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实验用品自选)?用氢氧化钠润湿的棉花团塞在试管口??(2分)? B中现象是 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2分)B中应放置的液体为:D (1分)。
(2)原因是?随着硫酸的消耗,浓硫酸的浓度不断减小,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2分)
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却有余酸的是? AD?(2分) 。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1/4。某学生想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他将干净的铁钉分别同时放入A、B、C三支试管中进行研究。
(1)请你帮助该学生完成下列实验设计的内容:
| 编号 | 操作方法 | 实验目的 |
| A | ? | 探究铁在干燥空气中的生锈情况 |
| B | 放入铁钉,注入蒸馏水浸没铁钉,并用植物油液封 | ? |
| C | ? | 探究铁在有空气和水封时的生锈情况 |
参考答案:(1)加热烘干试管,小心放入铁钉,塞上塞子?探究铁在有水而无空气(氧气)时的生锈情况?小心放入铁钉,注入蒸馏水,使铁钉部分浸入水中
(2)C
(3)南方比北方天气潮湿,铁更易生锈
(4)Fe2O3+6HCl====2FeCl3+3H2O
本题解析:本题不仅考查了铁生锈的条件,也考查了研究铁生锈的过程。铁生锈与氧气、水有关,可以控制条件,设计以下三个对比试验进行证明:(1)铁钉只与干燥空气接触;(2)铁钉只与水接触;(3)铁钉既与水又与空气接触。本题还结合地理知识考查了不同地理位置、环境对铁生锈快慢的影响,体现了研究铁锈蚀条件的实际价值。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14分)Br2和Fe3+ 的水溶液浓度较小时均呈现黄色,二者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某化学兴趣小组拟通过探究实验来比较二者氧化性的强弱。
实验操作:向足量的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少量浓溴水,振荡。
实验现象: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1)提出假设:
甲同学认为氧化性:Br2 >Fe3+ ,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乙同学认为氧化性:Fe3+ >Br2 ,则使溶液呈黄色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通过进一步实验可以检验甲和乙的结论谁对谁错,下列是设计的一些实验方案和预测:
| 方案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及结论 |
| 1 | 取少量黄色溶液,加入NaOH溶液 | 若生成红褐色沉淀,则甲正确 |
| 2 | 取少量黄色溶液,加入淀粉KI溶液 | 若溶液变蓝色,则乙正确 |
| 3 | 取少量黄色溶液,加入苯溶液,振荡后静置 | 若上层溶液呈橙红色,则?正确?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及结论 |
| ? | ? 参考答案:(14分)(1)Br2 + 2Fe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16分)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Al2O3。生产铵明矾[NH4Al(SO4)2·12H2O]和Z(其水溶液可用于伤口消毒)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参考答案:(1)Al2O3+2OH-=2AlO2-+H2O(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