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1 02:04:10
1、选择题 下述实验能到达预期目的的是
?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4滴稀硫酸,煮沸几分钟, 冷却,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 检验蔗糖是否已水解 |
B |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 | 比较Cl2与Br2的氧化性强弱 |
C |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 混合物冷却降温 |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D | 往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 | 研究蛋白质的盐析现象 |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稀硫酸是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的催化剂,葡萄糖和果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但是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加入银氨溶液之前,需要加入适量NaOH溶液中和硫酸,才能检验蔗糖是否已水解,故A错误;溴水呈黄色,氯气通入无色溴化钠溶液中,若溶液变为黄色,说明氯气能从中置换出单质溴,则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强,故B正确;铜与浓硝酸反应放出二氧化氮气体,2NO2(g)N2O4(g)是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气体的放热反应,冰水可以降低平衡体系的温度,观察气体颜色变化可以平衡移动方向,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故C正确;硫酸铜是重金属盐,不能使蛋白质溶液盐析,只能使蛋白质溶液变性,故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B? C? D
A.比较苏打和小苏打的热稳定性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
D.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加热的 温度不一样,故错。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性质,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A.将AlCl3溶液蒸发结晶提取无水AlCl3
B.在温水瓶中加入Na2CO3溶液泡浸后加入盐酸能除去内壁CaSO4
C.用饱和的NaOH热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乙酸
D.将Cl2、HCl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HCO3饱和溶液的洗气瓶除去HCl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氯化铝是强酸弱碱盐,能水解且其水解是吸热反应,加热能促进其水解平衡右移,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盐酸,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能逸出HCl气体,导致氯化铝彻底水解变为氢氧化铝,故A错误;由于Ksp(CaSO4)>Ksp(CaCO3),根据沉淀转化规律可知:CaSO4(s)+CO32ˉCaCO3(s)+SO42ˉ,因此,加入碳酸钠溶液能使硫酸钙转化为碳酸钙,由于酸性:HCl>H2CO3,则碳酸钙能溶于盐酸,故B正确;乙醇能溶于NaOH溶液,乙酸与NaOH能发生中和反应,乙酸乙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能彻底发生水解反应,因此既除去杂质又除去被提纯物,故C错误;碳酸氢钠与HCl能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虽然除去旧杂质,但是又引入新的杂质,故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含镁3%-5%的镁铝合金,现已成为轮船制造、化工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现有一块已知质量为g的镁铝合金,欲测定其中镁的质量分数,几位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1:镁铝合金充分反应后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g
实验设计2:镁铝合金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L。
请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设计1:
(1)镁的质量分数:?。
(2)在溶解、过滤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____?。
(3)过滤后洗涤沉淀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过滤得到沉淀没有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后,烘干,再测定剩余固体质量。测得镁的质量分数量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⑴.①×100%(2分)
②烧杯、玻璃棒、漏斗(3分)
③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刚好浸没沉淀,静置,使其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至3次。(2分)
④偏大(2分)
本题解析:实验设计1中金属镁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但是金属铝能反应,称量得到剩余固体质量即为金属镁的质量,进而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根据课本知识,可解决实验用品要求和操作方法等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金属镁和金属铝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实验的知识,可以根据课本知识来解决,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常温下NO能与O2反应生成NO2,故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错;稀释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进行,C错;用D项装置吸收氨气容易发生倒吸,D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