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1 02:04:10
1、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插入液面以下的有(?)
①制备Fe(OH)2时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所用的胶头滴管?②制取H2的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③分馏石油时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④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用水吸收NH3时的导气管?⑥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H2SO4所用的胶头滴管
A.③⑤⑥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制备Fe(OH)2时,为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所用的胶头滴管需要插入液面以下;②简易装置制H2用于加稀硫酸的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氢气从长颈漏斗挥发;③分馏石油时需要测的是挥发出的气体馏分的温度的用的温度计水银球要位于上端的支管口处;④用乙醇制备乙烯时要控制液体的温度,所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药插入液面以下;⑤用水吸收NH3时的导气管为防止倒吸,不能插入液面以下;⑥为了防止H2SO4被BaCl2溶液污染,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H2SO4所用的胶头滴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某活动课程小组拟用50mL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制备Na2CO3溶液.为了防止通入的CO2气体过量生成NaHCO3,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取25mL?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
b.小火煮沸溶液1~2min;
c.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mL)NaOH溶液,使其充分混合反应.
(1)此方案能制得较纯净的Na2CO3,写出a、c两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此方案第一步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加入反应物前,如何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______(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作用是______.
(4)在实验室通常制法中,装置A还可作为下列______气体的发生装置(填序号).
①CH2═CH2?②H2S?③CH4?④CH≡CH?⑤H2
(5)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①NH3,②Cl2,③HCl,④H2S,⑤CH4,⑥CO,⑦CO2,⑧O2时,属于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并能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处理的,将气体的序号填入装置图的下方空格内.
(6)已知所用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室温下该溶?液密度为1.44g/mL,假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不考虑实验误差,计算用此种方法制备所得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参考答案:(1)因过量的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其反应为NaOH+CO2═NaHCO3,因酸式盐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其反应为NaHCO3+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NaOH+CO2═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
(2)因装置不漏气时,通过改变气体的体积可以改变压强,故答案:用弹簧夹夹住A、B连接处,先检查A的气性:塞紧橡皮塞,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中的水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斗内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然后检查B的气密性: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水,使导管口侵入水中,双手捂住广口瓶片刻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形成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也可一次检查A、B的气密性:连接和烧杯间的乳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中的水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水面,过一会,观察漏斗内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差,若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3)因CO2中含有HCl,要得到纯净的CO2,必须除去HCl,同时除杂试剂不能CO2反应,所以用饱和NaHCO3溶液而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故答案:饱和酸氢钠溶液;吸收HCl气体;
(4)因制备CO2、H2S、CH≡CH、H2装置的特点:固体+液体→气体,而制备CH2═CH2?装置的特点:液体+液体加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把铁钉和碳棒用导线连接起来后浸入食盐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碳棒上放出氯气
B.碳棒上放出氧气
C.铁钉上放出氢气
D.铁钉锈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形成FeC原电池,Fe失去电子变为Fe2+,电子流向C棒,NaCl(aq)中的O2在C棒上得到电子变为O2-,O2-进入水溶液与H2O结合为OH-,Fe2+与OH-结合为Fe(OH)2,Fe(OH)2最后转化为Fe(OH)3。主要现象是铁钉生锈。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将下列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分为两层,两层几乎均呈无色的是?
A?氯水? B?己烯? C?苯? D?碘化钾溶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实验中需2 mol· L-1的Na2CO3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
A.1000 mL,212 g
B.950 mL,201.4 g
C.950 mL, 212 g
D.1000 mL,201.4 g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