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1 01:42:04
1、实验题 用下面所示的A、B、C三种装置都可制取溴苯,请仔细分析三套装置的特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C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已连接好,并进行了气密性检验,也装入了合适的药品,接下来要使反应开始,对C应进行的操 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A中存在加装药品和不能及时密封的矛盾,因而在实验中易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
(4)B中采用了双球吸收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双球吸收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双球吸收管内液体不能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B装置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使实验的效果不好或不能正常进行,这两个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上面三套实验装置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又设计了如下图制备溴苯的第四套装置D,请分析其优点:
①有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控制液溴的量控制反应的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烧瓶上方的导气管较长,可以使反应液冷凝回流;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取漂粉精?
B.可用化合反应的方法制取Fe(OH)3
C.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一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
D.图二装置证明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系统装置不漏气)
3、实验题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少量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
_____、________;然后在混合液中加入 以防止_______,再加热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一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4、实验题 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下
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加热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重结晶过程: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趁热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____。
A.缓慢冷却溶液 B.溶液浓度较高 C.溶质溶解度较小 D.缓慢蒸发溶剂
如果溶液中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__________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
(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体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________。
A.无水乙醇 B.饱和NaCl溶液 C.70%乙醇水溶液 D.滤液
(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___________。
(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回流15min、30min、45min和60min时,用毛细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如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________。
A.15min B.30min C.45min D.60min
5、选择题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D.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