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10:33:15
1、实验题 已知1,2-二氯乙烷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为83.5 ℃,密度为1.23 g·mL-1,难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乙醇的沸点为78.5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加热装置略去)。
(1)如图所示,连接好仪器装置之后,首先需进行的操作是?。
(2) 向装置A中大试管中加入1,2二氯乙烷和??(写名称);并向装置C中试管里加入适量溴水。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与装置A中大试管相连接的长玻璃管除导气外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4)证明1,2-二氯乙烷已发生消去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还可通过什
么实验加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或“碱的醇溶液”)
ClCH2CH2Cl+2NaOHCH≡CH↑+2NaCl+2H2O
(或ClCH2CH2Cl+NaOHCH2=CHCl↑+NaCl+H2O)
(3) 冷凝回流?防止倒吸
(4) 溴水褪色?取反应后的混合液少许,向其中滴加稀硝酸呈酸性,再滴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1,2-二氯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要点1:滴加稀硝酸呈酸性;要点2: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在高温时硫铁矿(主要成分FeS2)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假设硫铁矿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某化学研究学习小组对硫铁矿样品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测定硫元素的含量
I.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和加热装置已省略)。A中的试剂是双氧水,将m·g该硫铁矿样品放人硬质玻璃管D中。从A向B中逐滴滴加液体,使气体发生装置不断地缓缓产生气体,高温灼烧硬质玻璃管D中的硫铁矿样品至反应完全。
II.反应结束后,将E瓶中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
【实验二】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III.测定铁元素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已冷却的硬质玻璃管D中的固体,过滤,得到滤液A;
②在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还原剂使溶液中的Fe3+完全转化为Fe2+,过滤,得到滤液B;
③将滤液B稀释为250 mL;
④取稀释液25.00 mL,用浓度为c mol/L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三次滴定实验所需KMnO4溶液体
积的平均值为V mL。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I中装置C中盛装的试剂是_?;E瓶的作用是_?。
(2)11中加入过量H2O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3)111的步骤③中,将滤液B稀释为250 mL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
还必须要用到的是_?;④中盛装KMnO3溶液的仪器是_?。
(4)假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硫元素和铁元素都没有损失,则该硫铁矿样品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用含m1和m2的代数式表示);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用含m1、c、v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14分)(1)浓硫酸(1分);吸收二氧化硫(2分)(2)H2O2+SO32-=SO42-+H2O(3分)
(3)250ml容量瓶(2分);酸式滴定管(2分)
(4)×100%(2分);
×100%(2分)
本题解析:(1)A中盛有双氧水,说明该装置是制备氧气的。由于氧气中含有水蒸气,所以C中盛装的试剂是浓硫酸,用来干燥氧气;硫铁矿样品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SO2,所以E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所以11中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是氧化亚硫酸钠,生成硫酸钠。因此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SO32-=SO42-+H2O.
(3)111的步骤③中,将滤液B稀释为250 mL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
还必须要用到的是250mL容量瓶;④中取稀释液25.00ml,溶液是酸性溶液,体积数据要求到小数点后两位,需用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所以④中盛装KMnO3溶液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
(4)最终所得沉淀是硫酸钡,根据硫原子守恒得硫的质量,设硫的质量为x,则
S——BaSO4
32g? 233g
x?m2g
解得x=g
所以质量分数=×100%
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2+,在反应中得到7-2=5个电子。而Fe2+在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在25.00ml溶液中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cmol/L×0.001VL×5=0.005cVmol,所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100%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实验
B.比较
C.观察
D.分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12分)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Fe与H2SO4反应的过程,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步骤:①在烧瓶中加入80% H2SO4;②将提拉式铁丝插入溶液中,观察到先有少量气泡,后停止的现象;③加热烧瓶至有较多量气体产生时停止加热,品红试液颜色褪去烧瓶中溶液变为棕黄色。④一段时间后KMnO4/H+颜色不再变浅,但NaOH溶液中仍有气泡逸出,在导管口处可以点燃该气体。烧瓶中液体变为浅绿色。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在步骤②中现象说明?;
(2)在步骤③中,品红褪色的原因是?;
(3)写出步骤④中,使溶液变为浅绿色的可能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有Fe2+:?。
参考答案:(1)常温下Fe在80%的H2SO4溶液中可以发生钝化;(2)生成的SO2气体具有漂白性;
(3)Fe+2H+=Fe2++H2↑;Fe+2Fe3+=3Fe2+
(4)取少许所得溶液加入KSCN不变色,再加入氯水后变成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其他合理设计也给分)。
本题解析:【分析预测及备考建议】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学生必须有“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能将实验问题(题设情境)分解,找出解答的关键。运用自己储存的知识,将它们分解、迁移、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
【答题技巧】(1)常温下将Fe丝插入硫酸中会有气泡产生,说明发生了反应,但一会儿后即停止,说明Fe在硫酸中发生了钝化,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2)Fe与浓H2SO4反应可能是浓H2SO4强氧化性或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则实验现象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产生的是SO2气体。(3)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产生了Fe2+,一种可能是Fe与H2SO4反应生成FeSO4,也存在Fe3+离子转化为Fe2+。(4)在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时,不变红则说明无Fe3+,再加入氯水后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存在Fe2+,被氯水氧化成Fe3+后使KSCN变为红色。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8分)实验室利用如右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有两处未画出,它们是?、?.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
(3)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_______次.
参考答案:(1)环形玻璃棒?烧杯上方的泡沫塑料盖
(2)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3)3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