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10:10:15
1、选择题 某一元弱酸H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在
℃时,将
g HA完全溶解于水,得V mL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密度为
g·cm
,其中n(A
)为b mol。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溶液中c(H+)=
B.物质的量浓度c(HA)=
C.
℃时,HA的溶解度S
g
D.HA的质量分数
(HA)=
×10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H+)=c(H+)酸+c(H+)水=
+c(OH
)mol·L
,故A项正确;HA的溶解度
。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的溶液中,
、
、
、
B.
的溶液中,
、
、
、
C.水电离出的
溶液中,
、
、
、
D.
的无色透明溶液中,
、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中溶液显酸性,NO3-能氧化I-以及Fe2+。B中溶液显碱性,能产生氢氧化镁沉淀。C中水的电离是被抑制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而HCO3-和酸或碱都反应,D中溶液显碱性,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经测定某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且其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为:c (Na+)>c(CH3COO-)>c(OH-)>c(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由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该溶液由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与0.1 mol·L-1的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C.在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可能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改变为:c(CH3COO-)>c(Na+)>c(H+)>c(OH-)
D.在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可能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改变为:c(CH3COO-)=c(Na+)>c(OH-)=c(H+)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题意可知,溶液显碱性。醋酸是弱酸,A中醋酸应该是过量的,溶液显酸性,A不正确;B中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B不正确;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H3COO-)+c(OH-)=c(Na+)+c(H+),所以C中的关系式是错误的,C不正确,D正确,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要求高,不易得分。该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和应用几个守恒关系,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溶液中含有Ag+、Cu2+、Ba2+和NO3-,现用盐酸、NaOH溶液和Na2SO4溶液将溶液中三种阳离子逐一沉淀分离,其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剂A只能为盐酸溶液
B.沉淀2可能是BaSO4也可能是Cu(OH)2
C.每加一种试剂需过量且要过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D.生成沉淀1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为:Cu2+ + 2OH- = Cu(OH)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g+、Cu2+、Ba2+与盐酸反应只生成一种沉淀氯化银;Ag+、Cu2+、Ba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2种沉淀;Ag+、Cu2+、Ba2+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2种沉淀,将溶液中三种阳离子逐一沉淀分离,所以试剂A只能是盐酸,生成沉淀1只能是氯化银,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分离。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澄清溶液中可能只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Fe3+、Fe2+、SO42-、Cl-、
Ba2+、I-。现取部分溶液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①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紫红色,用分液漏斗分液;
②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③过滤后将滤液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大量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色.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Fe3+、SO42-、I-
B.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Na+
C.原溶液一定显中性
D.原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Fe2+、Ba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静置后CCl4层呈紫红色,则溶液中存在I-;②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存在SO42-,而且一定不存在Ba2+;③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大量沉淀,则说明此时溶液中有Cl-,但因①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故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有Cl-;向另一份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色,说明此时溶液中有Fe3+,但因前面又加入硝酸,故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Fe3+还是Fe2+。综上所述,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SO42-、I-,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Ba2+,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Fe3+、Fe2、+Cl-、Na+。故答案选B。
考点:离子共存
点评:离子共存问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考生在备考中要注意积累常见的化学反应,并注意题文中隐藏的条件。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