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0 19:19:26
1、选择题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B.28g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A
C.标准状况下,11.2 L二氯甲烷所含分子数为0.5 NA
D.现有乙烯、丙烯、丁烯的混合气体共14g,其原子数为3NA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标准状况下的戊烷为液体,所以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错误;B、有机物中每个共价键都是一对共用电子对,28g乙烯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6NA,错误;C、同A,错误;D、乙烯、丙烯、丁烯的实验式为CH2,所以14g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当于1mol,其原子数为3NA,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L?0.2?mol/L?CaCl2溶液中,Cl-?数目约为0.2×6.02×1023个
B.50?mL?1mol/L?AlCl3溶液与100?mL?3mol/L?KClO3溶液中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0.5?L?1?mol/L?MgCl2溶液与0.2?L?1?mol/L?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为?2:1
D.配制1?mol/L?Na2CO3?溶液100?mL,可将20?mL?5?mol/L?Na2CO3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
参考答案:A、1L?0.2?mol/L?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Cl-?数目约为:0.4?mol/L×1L×6.02×1023个=0.4×6.02×1023个,故A错误;
B、50?mL?1mol/L?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00?mL?3mol/L?KClO3溶液中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为0,故B错误;
C、0.5?L?1?mol/L?MgCl2溶液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
Cl-?数目约为:2?mol/L×0.5?L×6.02×1023个=1×6.02×1023个,0.2?L? 1?mol/L?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Cl-?数目约为:1mol/L×0.2?L×6.02×1023个=0.2×6.02×1023个,Cl-?的数目之比为?5:1,故C错误;
D、令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0mL×5mol/L=V×1mol/L
解得V=100mL,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g O3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含有的氯原子数为4NA
C.1 mol Fe与足量Cl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1 mol·L-1 Ba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2NA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6硅臭氧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A正确;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表示气体,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B不正确;C不正确,应该是转移3mol电子;D不正确,因为不能确定溶液的体积,所以答案选A。
点评: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为高考必考题目,这是由于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化学知识内容。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同体积、同密度的O3和O2
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N2和CO
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同体积同密度的氧气和臭氧质量相等,但是由于摩尔质量不同,故分子数不相等,故A不选;B.同温度同体积的两种气体,没有说明压强,气体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故B不选;C.同体积同密度的氮气和一氧化碳质量相等,由于摩尔质量相同,故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所以C选;D.同压强同体积,未说明温度,不能确定物质的量的关系,故D不选。
考点: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有关环境污染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质量报告有关的指标有:NO、NO2、SO2、CO2
B.工业固硫两个主要的方程式为: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
C.在我国引起酸雨的主要因素是SO2的排放,温室效应是由CO2引起的
D.为了减少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我们应寻找氟里昂的替代产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A.空气质量报告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
B.工业用生石灰固硫两个主要的方程式为: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
C.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结构,所以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是SO2的排放;温室效应的原因是CO2的排放;
D.氟里昂能引起臭氧层的破坏;
解答:A.空气质量报告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CO2无毒,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错误;
B.工业用生石灰固硫两个主要的方程式为: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故B正确;
C.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结构,所以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是SO2的排放;温室效应的原因是CO2的排放,故C正确;
D.氟里昂能引起臭氧层的破坏,所以为了减少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我们应寻找氟里昂的替代产品,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污染物以及危害,明确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危害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