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2 22:46:39
1、选择题 已知298K时,2SO2(g)+O2(g)2SO3(g);△H=-197kJ·mol-1。现有同一温度下的三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在第一个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向第二个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2和0.5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2;在第三个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2、0.5molO2和1molSO3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Q1=Q3=197kJ
B.Q1=Q3<197kJ
C.Q1=2Q2 <197kJ
D.Q2<Q1<197kJ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因为是可逆反应,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为100%,第一个容器相当于是在第二容器的基础上缩小容器体积,所以有利于提高SO2的转化率,则则2Q2<Q1<197kJ。第三容器和第一个容器的平衡状态是等效的,但放出的热量一定是小于Q1,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反应CH3OH ( l )+ NH3( g ) = CH3NH2( g ) + H2O ( g )在某温度自发向右进行,若反应|ΔH|= 17kJ. mol—1,|ΔH—TΔS|= 17kJ. mol—1,则下列正确的是(?)
A.ΔH>0,ΔH–TΔS<0
B.ΔH <0,ΔH–TΔS>0
C.ΔH>0,ΔH–TΔS>0
D.ΔH<0,ΔH–TΔS<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能够自发的向右进行,这说明ΔH–TΔS一定是小于0的。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S>0,所以如果ΔH<0,则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是自发进行的。而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能够自发的向右进行,因此该反应的反应热ΔH>0,答案选A。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掌握△G=△H-T·△S,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10分)在一支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把试管放入盛有25℃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滴5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Ca(OH)2的溶解度受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⑴该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⑵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⑷在上述试验结束后,将试管取出。在烧杯中放入一个小烧杯,小烧杯中放入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混合物,用玻璃棒搅拌,则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下列现象的产生主要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关的是
A.温室效应
B.酸雨
C.赤潮
D.白色污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溶于水后形成酸性溶液,随雨降下,就可能形成酸雨.
解答: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A错误;
B.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B正确;
C.赤潮是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造成海域富营养化,促进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故C错误;
D.白色污染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考查时常涉及人体健康与营养素或化学元素、环境污染、水的净化、材料、资源等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碳酸钙高温分解
D.氢氧化钾和氯化铵的反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