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讲解《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1-13 08:35: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10分)
I、为了探究HClO的漂白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通入Cl2后,从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2)从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1)正常雨水显酸性,其pH约值等于5.6,这是由于?????????
(2)某次采集的硫酸工业产区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pH值,得数据如下

时间
开始
8h后
16h后
24h后
32h后
40h后
48h后

pH
5.0
4.8
4.6
4.3
4.2
4.0
4.0


酸雨样品pH值变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2分/空,共10分)
(1)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

本题解析:I、(1)通入Cl2后,从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可得出的结论是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
(2)从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可得出的结论是HClO具有漂白性(或答潮湿的Cl2具有漂白性)
(3)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
II、(1)正常雨水显酸性,其pH约值等于5.6,这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得到碳酸的缘故。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亚硫酸的缘故,放置酸雨一段时间,pH值变小的主要原因是亚硫酸氧化为硫酸的缘故,酸性增强,PH减弱。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某品牌消毒液包装说明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主要有效成份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8000-10000mg/L。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切勿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油漆表面,勿用于铝、铜、碳钢制品。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1.阅读材料,获取信息
⑴推测该消毒液的酸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⑵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性和???????????性。
⑶从该消毒液的保存要求分析,导致其失效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2.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该消毒液对碳钢制品是否有腐蚀作用?
3.设计方案,实施探究
用烧杯取少量样品,将一颗光亮的铁钉放入烧杯,浸泡一段时间。对可能产生的现象有如下假设:
假设①:有明显现象;假设②:无明显现象。
⑷基于假设①,结论是铁钉被腐蚀,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⑸基于假设②,结论是???????????????,请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该结论,叙述实验操作:??????????????


参考答案:本题解析:1.⑴次氯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⑵因为是用来消毒的,所以应具有氧化性,由“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切勿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油漆表面,勿用于铝、铜、碳钢制品。”可推知具有漂白性,由“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可推知具有不稳定性。⑶次氯酸钠可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光照易分解。
3.⑷铁钉被腐蚀,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使铁钉表面出现铁锈。⑸此问考查的使三价铁离子的验证方法,验证三价铁离子,使用KSCN溶液效果最好。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一般的易拉罐主要为铝合金,其中以铝铁合金和铝镁合金最为常见。本次实验选取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雪碧汽水易拉罐作为探究的对象。
提出假设: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和铁。
探究过程及现象:
1.配制6 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6 mol/L的盐酸。
2.将易拉罐剪开,用砂纸打磨使表面油漆和氧化膜去掉,再剪取一小块进行实验。
实验一:用胶头滴管向装有铝合金的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看到有气泡生成,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还有不溶物。
实验二:用滴管继续向实验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6 mol/L的盐酸至足量,静置24小时。
按实验顺序,该同学记录的现象如下:①开始没有明显现象;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③白色沉淀消失;④原溶液中不溶物完全溶解,此时溶液呈浅绿色;⑤静置24小时后,溶液呈棕黄色。
实验三:再向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只得到红棕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所得溶液为什么静置24小时后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二中产生①、②现象的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知该假设_____________(填“成立”,“不成立”或“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1)2Al+2 NaOH +6 H2O =" 2" Na[


本题解析:(1)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只有铝反应,方程式为2Al+2 NaOH +6 H2O =" 2" Na[Al(OH)4] +3 H2↑。
(2)在实验二中加入的盐酸可以溶解铁,生成Fe2+,Fe2+具有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Fe3+。
(3)因为在实验一中氢氧化钠是过量的,所以加入的盐酸首先中和氢氧化钠。当氢氧化钠完全被消耗之后,继续滴加盐酸才和溶液中的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4)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可知,假设是成立的。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

A.3-4-1-2
B.1-2-4-3
C.4-2-3-1
D.3-4-2-1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象可以看出,反应速率由快到慢依次是abcd.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已知,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反应温度,扩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都能提高反应速率”来看,组别3反应物温度最高,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最大,因此反应速率最快,应对应曲线a.组别4反应物浓度比12高,反应温度比1高,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比12大,因此反应速率排第二,故组别4对应曲线b.组别2温度比1高,其他和1相同,因此反应速率排第三,故组别2对应曲线c.组别1反应速率最慢,对应曲线d.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当铁等质量时,探究盐酸浓度、反应温度、铁的颗粒大小不同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探究过程中,需仔细分析,反复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其作用是??????????
(2)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a.水 b.酸性KMnO4????????????????????????????c.浓溴水???????????????????????????? d.饱和NaHSO3
(3)取6.4g铜片和12mL 18.4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某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②下列药品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烧瓶中确实有余酸的是??????????(填字母)。
a.铁粉?????????????????????????????????????????? b.银粉????????????????????????????????? c.碳酸氢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4)为定量测定余酸物质的量浓度,某同学进行了如下设计:先测定铜片和浓硫酸反应产生的SO2的量,再计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测定SO2的量的方案很多,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将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将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