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氯及其化合物》在线测试(2020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5-06-26 02:49: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该消毒液无色,有漂白作用,它的有效成分是下列物质的一种,这种物质是
A.NaOH
B.NaClO
C.KMnO4
D.Na2O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据题目所给信息“该消毒液无色,有漂白作用”和选项中物质的性质来解答此题。
A、NaOH溶液无漂白作用,故B错误;
B、NaClO的水溶液为无色液体,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具有漂白性,可漂白浅色衣服,故A正确;
C、KMnO4的水溶液呈紫红色,与题中无色不符,故C错误;
D、Na2O2在溶液中不可能存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生活常识考查题,旨在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体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将新制氯水分别滴加到AgNO3溶液、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石蕊溶液、品红溶液和Na2CO3溶液中至过量,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合理的一组是(  )
A.产生沉淀、无明显变化、变红、溶液褪色、有气泡
B.无明显变化、溶液褪色、变红、无明显变化、产生沉淀
C.产生沉淀、溶液褪色、先变红后褪色、溶液褪色、有气泡
D.产生沉淀、无明显变化、先变红后褪色、无明显变化、产生沉淀


参考答案:新制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溶液中新制氯水,发生反应,Ag++Cl-=AgCl↓出现白色沉淀;
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呈红色,新制氯水滴加到溶液中至过量,发生反应H++OH-=H2O,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少,则溶液变为无色;
新制氯水滴加到石蕊溶液中至过量,盐酸使石蕊变红,且HClO具有漂白性,次氯酸的存在使红色褪去;
新制氯水滴加到品红溶液中至过量,由于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品红褪色;
新制氯水滴加到Na2CO3溶液中至过量,发生反应CO32-+2H+=CO2↑+H2O,有气体生成;
综合上述分析,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描述为产生沉淀、溶液褪色、先变红后褪色、溶液褪色、有气泡;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硅作为一种新型能源被广泛开发利用,关于其有利因素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硅燃烧产物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容易得到有效控制
B.从Si(s)+O2(g) SiO2(s) ΔH=-858.6 kJ·mol-1可知,硅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C.自然界中硅的贮存量丰富,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单质硅
D.硅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最佳的燃料之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硅燃烧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是气体,其污染容易得到有效控制;硅为固体燃料,化学性质不活泼,运输、贮存比较容易;硅在自然界中无单质形式,只有化合物,所以C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物质既能通过与Cl2化合反应制取,也能通过与盐酸反应制取的是
A.CuCl2 
B.FeCl2
C.FeCl3
D.ZnCl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与盐酸不反应,A不正确;B、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B不正确;C、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C不正确;D、锌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D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15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与Cl2相比,ClO2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2—)。2001年我国卫生部规定,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应不超过0.2mg·L-1。
饮用水中CIO2、CIO2—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CIO2被I—还原为CIO2—、Cl—的转化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当pH≤2.0时,CIO2—也能被I—完全还原成Cl—。反应生成的I2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
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请写出pH≤2.0时,CIO2—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V mL水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水样的pH为7.0~8.0。
步骤3:加入足量的K I晶体。
步骤4:加少量淀粉溶液,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1mL。
步骤5:  ?  
步骤6:再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
③根⑤据你现有的知识,写出步骤4滴定至终点的现象判断依据为?
④根据上述分析数据,测得该饮用水样中CIO2—的浓度为  ?  mol·L-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⑤若饮用水中ClO2— 的含量超标,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Fe2+将ClO2— 还原成Cl—-, 请猜测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①ClO2-+4I-+4H+=Cl-+2H2O+2I2。
②调节溶液的pH不大于2.0。
③锥形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复原
④C(V2-4V1)/4V
⑤Fe(OH )3


本题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pH≤2.0时,CIO2—也能被I-完全还原成Cl—,那么I-要被氧化为碘单质,溶液是酸性溶液,则可正确写出离子方程式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O2-+4I-+4H+=Cl-+2H2O+2I2。
(2)根据曲线图示在pH≤2.0时, ClO2被I-还原只生成Cl-,pH≥7.0时,ClO2被I-还原只生成ClO2-;而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其pH为5.5~6.5,所以其中既含有ClO2,又含有ClO2-,若将溶液的pH调节为7.0~8.0,则第一阶段滴定时只是ClO2被I-还原只生成ClO2-,溶液的ClO2-没有被I-还原,所以第二阶段滴定前应调节溶液的pH≤2.0,使ClO2-与I-反应,以测定样品水样中亚氯酸根离子的含量。
(3)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终点时的现象判断依据为锥形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复原。
(4)由2ClO2+2I-=2ClO2-+I2和Na2S2O3+I2=Na2S4O6+2NaI可知
2ClO2-?~? Na2S2O3
则n(ClO2-)? c×V1/1000 n(ClO2-)=2 c×V1/1000
由ClO2-+4H++4I-=Cl-+2I2+2H2O 和Na2S2O3+I2=Na2S4O6+2NaI可得
ClO2-~? 2 Na2S2O3
n(ClO2-)总 c×V2/1000
n(ClO2-)总=1/2 c×V2/1000
所以原水样中ClO2-浓度=[ 1/2 c×V2/1000-2 c×V1/1000]/V/1000
=c(V2-4V1)/4V
(5)根据反应4Fe2++ClO2-+2H2O4Fe3++Cl-+4OH-,Fe3++ OH-Fe(OH)3可知,氧化产物为Fe(OH)3。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图像,难度较大,学生不易得分。该题既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定量的计算,另外还要结合图表和图像,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该类试题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细致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