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6 02:00:45
1、实验题 (15分)某化学研究小组为测定Na2O2样品(仅含Na2O杂质)的纯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一]取样品0.100 g,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测定。(夹持装置省略)
(1)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 。
(2)若在实验过程中共产生气体11.20 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样品中Na2O2的纯度为 。
[实验二]样品溶于水后用盐酸滴定
(3)取一定量样品溶于水并稀释至250 mL,配制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和玻璃棒外,还需用到 。
(4)取上述所配溶液各25.00 mL,用一定浓度的标准盐酸滴定,平行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标准盐酸体积(mL) | 23.00 | 24.98 | 25.00 | 25.02 |
2、选择题 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序号 | 实验事实 | 结论 |
① |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 Cl2是电解质 |
② | 将燃烧的镁条放入CO2中能继续燃烧 | 还原性:Mg>C |
③ |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 | 非金属性:P>N |
④ |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该溶液中一定有NH4+ |
3、实验题 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xH2O)是一种光敏材料,在110℃可完全失去结晶水。为测定该晶体中铁的含量和结晶水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铁含量的测定
步骤一:称量5.0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二: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滴加KMnO4溶液至草酸根恰好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同时,MnO4-被还原成Mn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计入一小匙锌粉,加热至黄色刚好消失,过滤,洗涤,将过滤及洗涤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呈酸性。
步骤三:用0.010mol/L KMnO4溶液滴定步骤二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0.02ml滴定中MnO4-,被还原成Mn2+ 。
重复步骤二、步骤三操作,滴定消耗0.010mol/L KMnO4溶液19.98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三草酸合铁酸钾溶液的操作步骤依次是:称量、_______、转移、洗涤并转移、________摇匀。
②?加入锌粉的目的是________。
③?写出步骤三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④?实验测得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在步骤二中,若加入的KMnO4的溶液的量不够,则测得的铁含量__________。(选填“偏低”“偏高”“不变”)
(2)?结晶水的测定
将坩埚洗净,烘干至恒重,记录质量;在坩埚中加入研细的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称量并记录质量;加热至110℃,恒温一段时间,至于空气中冷却,称量并记录质量;计算结晶水含量。请纠正实验过程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用CO还原Fe2O3,并在实验结束后用磁铁吸出生成的黑色粉末X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 分析黑色粉末X的组成,并进行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
①CO还原Fe2O3的实验中若温度不同、受热不均时会生成Fe3O4,也能被磁铁吸引。
②Fe3O4+8H+=2Fe3++Fe2++4H2O
③Fe+4HNO3(稀)=Fe(NO3)3+NO↑+2H2O
8Fe+30HNO3(更稀)=8Fe(NO3)3+3NH4NO3+9H2O
④3Fe3O4+28HNO3(稀)=9Fe(NO3)3+NO↑+14H2O
[实验探究]
I.定性检验?
⑴实验③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⑵?上述实验?说明黑色粉末X中含有______________?。
II.定量测定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⑴操作Z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⑵通过以上数据,得出13.12g黑色粉末X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溶液Y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为了确定溶液Y中各离子浓度,甲同学重复上述实验。在步骤①中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896mL的气体,经分析其中只含有NO;测得溶液Y中c(H+)=0.5mol/L。通过计算可知,溶液Y中c(Fe3+)=__________mol/L,c(NH4+)=___________mol/L,c(NO3-)=___________mol/L。请画出在200mL溶液Y中加入NaOH物质的量与生成的Fe(OH)3沉淀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
5、实验题 请按要求分别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验证实验。
(1)验证钠和镁的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硫和氯的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