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18 07:24:50
1、实验题 工业上制硫酸的设备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沸腾炉、二是接触室、三是吸收塔。在沸腾炉内煅烧黄铁矿生成二氧化硫;在接触室内有催化剂存在下二氧化硫进一步与氧气结合,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流经吸收塔时,采用98.3% 的浓硫酸吸收,使三氧化硫最终与水化合形成硫酸。下面的装置是仿照工业上制备硫酸的工艺流程设计出来的,用于探究工业上为何采用98.3%的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沸腾炉内煅烧黄铁矿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中的乙、丙分别相当于工业上制取硫酸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丁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4)下图是压强对SO2平衡转化率的影响
对SO2转化为SO3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使转化率____________,之所以通常采用常压操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4FeS2+11O22Fe2O3+8SO2
(2)接触室;吸收塔
(3)无酸雾;有酸雾
(4)增大;常压下SO2的转化率已很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时加入少许硫酸铜以加快反应速率
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的速度
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实验室需要配制O.5 mol·L一的烧碱溶液450ml,根据溶液配制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了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其他玻璃仪器有:?。
(2)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为?g。
(3)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有以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填代号)。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片上称量
B.在烧杯中溶解氧氧化钠固体后,立即将溶液倒入容量瓶中
C.将溶解氢氧化钠的烧杯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4)玻璃捧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有:①?,②?。
参考答案:(1)500 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2)10.O?(3)C
(4)①搅拌,加速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②引流液体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某溶液中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Na2SO4?10H2O),可供选择的操作有:
①加适量H2SO4溶液;②加金属钠;③结晶;④加过量NaOH;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②⑥③
B.④⑥①③
C.④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参考答案:精制过程中,绝不可能用到金属钠.因为金属钠与溶液中的水及Fe3+反应会产生副产物,致使芒硝不纯.芒硝的化学式为Na2SO4?10H2O,加强热脱去结晶水,生成的Na2SO4不是芒硝,与要求不合.由此可见凡涉及有②和⑤两个操作步骤的选项都是不正确的,这样可排除A、C、D,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0分)实验室有CuO和铜粉的混合物。要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 g)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用下图所示仪器装置制取H2,再用H2还原CuO,最后根据样品质量的减少和无水CaCl2质量的增加来测定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
(1)仪器中装入的试剂:D?。
(2)操作“①打开A的活塞”和“②点燃E处酒精灯”应该先进行的是?(填序号),在这两步操作之间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3)若实验中有部分CuO被还原为红色的Cu2O,对实验的影响为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4)若测得的原质量为a g的硬质玻璃管(E),反应后质量变为b g;U型管实验后质量增加n g,由以上数据可以列出计算氧化铜质量分数的两个不同计算式:
计算式1:?;计算式2:?。
参考答案:(1)浓硫酸(1分)
(2)①(1分)收集G处的气体检验纯度(2分)
(3)偏小(2分)
(4)5(a-b)/m(2分) 40n/9m(2分)
本题解析:(1)由于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水蒸气,会干扰后面的实验,所以D中的盛放的应该是浓硫酸,用来除去水蒸气。
(2)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所以应该首先生成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氢气是可燃性气体,再点燃之前,需要收集G处的气体检验纯度。
(3)若实验中有部分CuO被还原为红色的Cu2O,则生成的水就减少,因此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就减少。
(4)根据方程式H2+CuOCu+H2O可知,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化铜中氧原子的质量,所以氧化铜的质量是
,所以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5(a-b)/m;生成水的质量是ng,则氧化铜的质量是
,所以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40n/9m。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