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18 05:10:01
1、实验题
稀薄燃烧是指汽油在较大空气/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条件
下的燃烧。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稀薄燃烧技术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
重视,但稀薄燃烧时,常用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不能有效地将NOx转化为
N2。不同空/燃比时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1)稀薄燃烧技术除能节约能源外,还具有的优点是?(填一项)。排放到大气中的NOx会导致酸雨、?等环境问题(填一项)。
(2)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探究不同催化剂对NH3还原NO反应的催化性能。
若控制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在催化反应器中装载不同的催化剂,将经催化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稀硫酸溶液(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为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是?。
(3)若某一催化剂能同时催化NH3等还原性气体与NOx的反应。将该催化剂分别用于催化还原含等物质的量NOx的两种气体:①纯NO气体,②汽车尾气。消耗NH3的物质的量较多的可能是?(填字母),原因是?。
A.①? B.②? C.都有可能
2、实验题 (7分)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甲烷和氯气反应情况,设计了几个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一】用如图所示装置,排水法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后观察到量筒内形成一段水柱,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只写第一步);该反应属于?(填反应类型)
(2)水槽中盛放的液体最好为?;(填标号)
A.水
B.饱和石灰水
C.饱和食盐水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二】用排蒸馏水法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反应后,滴加AgNO3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3)该实验设计的错误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反应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3、实验题 (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
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2)计方案?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
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氧化铁、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足量)变浑浊;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
⑤过滤出石灰水中的沉淀,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0g。
步骤②、④中都分别通入N2,其作用分别为?。
(5)数据处理:
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实验优化:
学习小组有同学认为应对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
①甲同学认为:应将澄清石灰水换成Ba(OH)2溶液,其理由是?。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请你再提出一个优化方案将此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
?。
4、实验题 .(16分)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的烧瓶中可装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有a mol氯气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b个,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
(6)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取氨气和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进行了下列实验。
(1)根据图A氨气的制备装置制取氨气,试回答:收集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组同学用干燥的圆底烧瓶各收集一瓶氨气,根据图B喷泉实验的装置进行实验,都观察到美丽的红色喷泉。
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组同学完成喷泉实验后,圆底烧瓶中所得溶液如图C所示。请通过分析确认:甲组同学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组同学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