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8 01:57:58
1、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
B.标况下,1molNH3的质量才是17g
C.氦气的摩尔质量是4g/mol
D.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B 1molNH3 的质量m="n" M=17g,与温度和压强无关。C He是单原子分子,因此摩尔质量是4g/mol。D 应指明在标况下。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500mL某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低温进行蒸发,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白色固体A。取三份质量不同的A样品分别与5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得到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固体A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组 别 | 1 | 2 | 3 |
盐酸体积(mL) | 50 | 50 | 50 |
A的质量(g) | 3.80 | 5.70 | 7.60 |
气体体积(mL) | 896 | 1344 | 1344 |
参考答案:(6分,每空2分) (1)第(1)组 (2)A的成份为 Na2CO3与NaHCO3 (3)1.8
本题解析:(1)①~③组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相同,而第①组生成的气体比其他两组都少,所以第1组盐酸过量,即故答案选①。
(2)第①组中,n(CO2)=0.896L÷22.4L/mol==0.04mol。
如全部为Na2CO3,则m(Na2CO3)=106g/mol×0.04mol=4.2g
如全部为NaHCO3,则m(NaHCO3)=84g/mol×0.04mol=3.36g,
所以应为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故答案为Na2CO3与NaHCO3。
(3)由第②组可知,盐酸和A完全反应,设混合物中含有xmolNa2CO3,ymolNaHCO3,
则106x+84y=5.70、x+y=1.344÷22.4
解得x=y=0.03mol
所以根据元素守恒可知
n(HCl)=n(Na+)=2×n(Na2CO3)+n(NaHCO3)
=2×0.03mol+0.03mol
=0.09mol
所以c(HCl)=0.09mol÷0.05L
=1.8mol/L
考点:考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得有关判断和计算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的原理,然后结合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借助于数学中的讨论法进行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数据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向质量分数为2a%,体积为10mL,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稀H2SO4中加入VmL的水,使之质量分数为a%,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C
A.V > 10mL 2c2=c1
B.V < 10mL 2c2>c1
C.V > 10mL 2c2<c1
D.V > 10mL 2c2>c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克金属钠变为钠离子时,钠离子所含的电子数目为0.1NA
B.18克水所含的电子数目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升氯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16克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在实验室中,氮氧化物废气(主要成分NO2和NO)可以用NaOH溶液来吸收,除去这些废气,其主要反应为:2NO2 +2 NaOH →NaNO2 + NaNO3 + H2O NO + NO2 + 2NaOH → 2NaNO2 + H2O
(1)2molNO和2.4molNO2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生成的NaNO2
是_______mol;生成的NaNO3是_______mol 。
(2)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表示为NOX ,该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被
完全吸收时,x的值可以为 (填编号)。
a.1.1 b.1.2 c.1.5 d.1.8
(3)若用纯碱溶液处理氮氧化物废气,反应与上述类似,同时放出CO2。
请写出纯碱溶液吸收N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标准状况下a升NO2(其中N2O4体积分数为20%)和b升NO的混合气恰好被200mL Na2CO3溶液完全吸收,则a、b应满足的关系为: ;该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_mol/L(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5)若在标准状况下,2.016 L氮氧化物的混合气和0.896LO2与1mol/LNa2CO3溶液50mL恰好反应生成NaNO3,则混和气体中N2O4与NO2的体积比为 。
参考答案:(1)4.2mol 0.2mol
(2)CD
(3)2NO2+Na2CO3=NaNO2+NaNO3+CO2
(4)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