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8 00:59:42
1、填空题 向盛有1 mL 0.1 mol/L Mg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1滴约0.05mL)2mol/L 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静置。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白色沉淀转变为红褐色沉淀?因为开始生成的白色沉淀Mg(OH)2 存在溶解平衡Mg(OH)2(s)
Mg2+(aq)+2OH—(aq),滴入的FeCl3溶液电离的Fe3+与溶解平衡产生的OH—反应生成溶度积更小(或更难溶)的Fe(OH)3,使Mg(OH)2的溶解平衡继续向右移动,直至Mg(OH)2全部转化为Fe(OH)3沉淀。
本题解析:滴加NaOH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由于
<
,因此沉淀会转化为
。
点评:本题考查沉淀的溶解平衡,需特别注意沉淀的转化中遵循“向更难溶的沉淀转化的方向进行,即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已知常温下,AgCl的溶解度大于AgBr的溶解度,将AgCl、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的浓AgNO3溶液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AgBr沉淀生成
B.AgCl沉淀多于AgBr沉淀
C.AgCl沉淀少于AgBr沉淀
D.AgCl、AgBr沉淀等量生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已知常温下,AgCl 的溶解度大于AgBr的溶解度,当将AgCl、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远大于Br-的物质的量,加入足量浓AgNO3溶液,可认为使溶液中的Cl-和Br-完全沉淀,则沉淀中AgCl要多于AgBr。
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 A |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用湿润KI-淀粉试纸检验 | 试纸变蓝 | NO2为酸性气体 |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该沉淀可能是BaSO4,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
| C | 向甲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 | 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 | 甲苯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
| D | 在稀AgNO3溶液中先加入过量0.1mol/L NaCl溶液,再加入少量0.1mol/L NaI溶液 |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 | 说明Ksp(AgCl)>Ksp(AgI) |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NO2,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把I-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的,所以不能得出NO2为酸性气体的结论,A错误;检验硫酸根的试剂盐酸和氯化钡一定要先后分开滴加,否则不能排除Ag+的干扰,所以得到的结论只能是可能含有SO42- ,B项正确;甲苯和浓溴水不发生反应,造成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的现象是发生了萃取,所以C错误;D实验中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是发生了沉淀的转化,易溶的沉淀转化为更加难溶的沉淀,所以Ksp(AgCl)>Ksp(AgI)是正确的;故选BD。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里各离子浓度以它们化学计量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叫溶度积常数(Ksp).例如:Cu(OH)2
Cu2++2OH-,Ksp=c(Cu2+)?[c(OH-)]2=2×10-20.当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方次的乘积大于溶度积时,则产生沉淀,反之固体溶解.
(1)某CuSO4溶液里c(Cu2+)=0.02mol/L,如果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pH,使之大于______.
(2)要使0.2mol?L-1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NaOH溶液,使溶液pH值为______.
参考答案:(1)某CuSO4溶液里c(Cu2+)=0.02mol/L,如果生成Cu(OH)2沉淀,则应有c(OH-)≥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已知常温下BaSO4的溶解度为2.33×10-4g,类似于水的离子积,难溶盐AmBn也有离子积Ksp且Ksp=〔C(An+)〕m·〔C(Bm-)〕n,,则BaSO4的Ksp约为
A.2.33×10-4
B.1×10-5
C.1×10-10
D.1×10-1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n(BaSO4)= 2.33×10-4g÷233g/mol=1×10-6mol。c(Ba2+)=c(SO42-)=1×10-6mol÷0.1L=1×10-5mol /L.所以Ksp(BaSO4)= c(Ba2+)·c(SO42-)=1×10-5mol /L×1×10-5mol /L=1×10-10 mol2 /L2.因此选项为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