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7 23:50:42
1、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8NH3(g)+6NO2(g)===7N2(g)+12H2O(g);ΔH<0,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B.提取海带中碘元素时,为将I-完全氧化为I2,用HNO3作氧化剂比用H2O2效果好
C.原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一定减轻,正极的质量一定增加
D.由于Ksp(MgCO3)<Ksp[Mg(OH)2],因此水垢中MgCO3会逐渐转化为Mg(OH)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该反应气体体积增加,是熵增加反应,即ΔS>0,而ΔG=ΔH-T·ΔS,故该反应ΔG<0,能自发进行;B项用H2O2效果好,更加经济环保;C项,原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不一定减轻,如铅蓄电池,质量要增加,正极的质量也不一定增加,如铜锌原电池,质量不增加;D项,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Ksp不能比较其溶解度的大小,故该项不正确。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性的题目,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海带提取碘,原电池正负极质量前后变化,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已知在水溶液中氯气与碘可发生下列反应:I2+5Cl2+6H2O==2HIO3+10HCl。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是氧化还原反应,H2O是还原剂
C.是氧化还原反应,I2失去电子
D.是氧化还原反应,Cl2失去电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已知:还原性强弱:I—>Fe2+。往100 ml碘化亚铁溶液中缓慢通入3.36 L(标准状况)氯气,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有1/2的Fe2+被氧化成Fe3+。则原碘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1mol·L—1
B.1.5mol·L—1
C.1.2mol·L—1
D.1.0mol·L—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碘化亚铁溶液中存在I—、Fe2+,由于还原性强弱:I—>Fe2+,故缓慢通入3.36 L(标准状况)氯气,Cl2先与I—反应:2I—+ Cl2=I2+2Cl-,再与Fe2+反应:2Fe2++Cl2=2Fe3++2Cl-,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有1/2的Fe2+被氧化成Fe3+,故可设原碘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0.1L×2xmol/L+0.1L×0.5xmol/L=0.3mol,得x=1.2mol·L—1,故C项正确。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气的燃烧效率非常高,只要在汽油中加入4%的氢气,就可使内燃机节油40%。目前,氢能技术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进入系统实施阶段。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CH4(g)+H2O(g)=CO(g)+3H2(g) ΔH=206.2 kJ·mol-1
CH4(g)+CO2(g)=2CO(g)+2H2(g) ΔH=247.4 kJ·mol-1
2H2S(g)=2H2(g)+S2(g) ΔH=169.8 kJ·mol-1
(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
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H2S热分解制氢气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2S燃烧,其目的是____________;燃烧生成的SO2与H2S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为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H2O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2,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A、B表示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
(4)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见图2(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5)Mg2Cu是一种储氢合金。350 ℃时,Mg2Cu与H2反应,生成MgCu2和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其中氢的质量分数为0.077)。Mg2Cu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H4(g)+2H2O(g)=CO2(g)+4H2(g) ΔH=165.0 kJ·mol-1
(2)为H2S热分解反应提供热量
2H2S+SO2=2H2O+3S↓(或4H2S+2SO2=4H2O+3S2↓)
(3)H、O(或氢原子、氧原子)
(4)CO(NH2)2+8OH--6e-=CO32-+N2↑+6H2O
(5)2Mg2Cu+3H2
MgCu2+3MgH2
本题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将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扩大两倍再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即得该热化学方程式,ΔH也进行相应的计算得ΔH=206.2 kJ·mol-1×2-247.4 kJ·mol-1=165.0 kJ·mol-1。
(2)硫化氢燃烧放热,为其分解提供能量。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单质硫和水。
(3)1 mol H2O分解首先得到2 mol H和1 mol O,故曲线A为H,曲线B为O。
(4)根据装置图可知阳极产生了N2,阴极产生了H2,再分析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可知阴极H+得电子生成氢气,在阳极[CO(NH2)2]失电子生成N2,同时再结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可知还生成CO32-。
(5)根据原子守恒和金属元素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0.077可判断,该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为MgH2。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2C6H5O-+CO2+H2O→2C6H5OH+CO32-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学化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1);△H=-57.4kJ?mol-1
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
参考答案:A、因苯酚能与碳酸钠反应,则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正确的离子反应为C6H5O-+CO2+H2O═C6H5OH+HCO3-,故A错误;
B、因△H>0,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即石墨的能量低,石墨稳定,故B错误;
C、20.0gNaOH的物质的量为0.5mol,放出28.7kJ的热量,则1mol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57.4kJ的热量,故C正确;
D、因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但碳燃烧的反应热△H<0,则△H1<△H2,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