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试题《燃烧热》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7-03 23:26: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c(H+)>c(OH-)的操作是(?)
①将水加热煮沸?②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③向水中通CO2
④向水中通NH3?⑤向水中加入明矾晶体?⑥向水中加入NaHCO3固体
⑦向水中加NaHSO4固体
A.①③⑥⑦
B.①③⑤⑥
C.⑤⑦
D.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大量吸热,所以升高温度,促进电离,但纯水仍然显中性。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增大OH-的浓度,抑制水的电离。同样③④⑦的水溶液均电离出氢离子或OH-,抑制水的电离。⑤⑥属于盐类的水解,促进电离,其中⑤水解显酸性,⑥水解显碱性,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pH=11的X、Y两种碱溶液各10mL,分别稀释至1000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两种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X溶液碱性比Y溶液碱性强
C.若9<a<11,则X、Y都是弱碱
D.完全中和X、Y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VX>VY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稀释可以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所以对于pH相等的碱溶液,相对弱的碱的pH减小的幅度要小,即酸Y较弱;均稀释到1L时,Y的碱性略强。
由图知两种碱的碱性强弱Y<X,所以pH=11时的两溶液,由c(H+)=c·α公式可知,两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不相等;但Y是不是强碱,也不能肯定,如果a=9,则可肯定X为强碱,否则为弱碱
D:由Y的碱性较弱,再由c(H+)=c·α可知Y的c较大,,其物质的量较大,中和时耗盐酸较多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关于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CH3COOH)=0.01mol·L-1
B.c(H+)=c(CH3COO-)
C.加水稀释100倍后,溶液pH=4
D.醋酸的电离常数为Ka,CH3COO-的水解常数为Kh,则Ka·Kh=Kw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醋酸部分电离,它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比c(H+)大得多,A错;由于水也电离出H+,c(H+)>c(CH3COO-)B错;加水稀释100倍,pH上升不到2个单位,C错。Kh=c(OH-)(CH3COOH)/c(CH3COO-),给表达式上下同乘以c(H+),方可推断出Ka·Kh=Kw。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2和pH=l的硝酸中c(H+)之比为10:1
B.一元酸与一元碱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存在c(H+)=c(OH-)
C.KAl(SO4)2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SO2-4)>c(K+)>c(Al3+)>c(H+)>c(OH-)
D.常温下,将pH均为12的氨水和Na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NaOH溶液的pH较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pH=2和pH=l的硝酸中c(H+)之比为1:10,排除
B:酸碱中和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c(H+)与c(OH-)不一定相等,不正确
C:由于铝离子部分水解,溶液呈酸性,正确
D:由于弱碱存在电离平衡,在稀释过程中可以促进其电离,故稀释相同倍数后,氨水的pH较大,不正确
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12分)某学生用0.l000mol.L-l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实验步骤如下:
(1)配制待测液:用2.50 g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500 mL溶液。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需要??。
(2)滴定:
I.用蒸馏水洗涤酸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盐酸标准溶液至“O”刻度线以上
Ⅱ.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调节液面至“0”或“O”刻度线以下,并记录读数
Ⅲ.移取20.OO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滴酚酞试液
Ⅳ.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滴定管液面读数。
①上述滴定步骤中有错误的是(填编号)?,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步骤Ⅳ中滴定时眼睛应?: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③若步骤II中仰视读数,步骤Ⅳ中俯视读数,则会使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按正确操作测得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积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20.00
0.20
20.38
第二次
20.00
4.00
24.20
第三次
20.00
2.38
a
①a的读数如图所示,则a= ??;

②烧碱样品的纯度为?% 。


参考答案:(12分)(1) 500ml容量瓶(1分)? (2)①Ⅰ(2分)?偏大(1分)?
②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1分)?
溶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2分)
③偏小(1分)? (3) ①22.60(2分)?②80.8%(2分)


本题解析:(1) 配制500ml溶液时,需要500ml容量瓶,所以还需要500ml容量瓶。
(2)①滴定管用水洗涤后,还需要用标准液润洗,否则相当于稀释溶液,因此盐酸的浓度降低,消耗的盐酸溶液体积偏大,则测定结果偏高。
②步骤Ⅳ中滴定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由于选择的指示剂是酚酞,所以终点时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③若步骤II中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大。步骤Ⅳ中俯视读数,读数偏小,所以消耗溶液的体积偏少,因此测定结果偏小。
(3)根据滴定管的结构可知,此时的读数应该是a=22.60ml。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三次实验中消耗盐酸的体积是20.18ml、20.20ml、20.22ml,所以三次实验的平均值是20.20ml,则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0202mol,则纯度是
点评:判断中和滴定中的误差分析的总依据为:由C测==C标V标/V测。由于C标、V待均为定植,所以C测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即V标:偏大或偏小,则C测偏大或偏小。根据产生误差的来源,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①洗涤误差;②读数误差;③气泡误差;④锥形瓶误差;⑤变色误差;⑥样品中含杂质引起的误差等,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