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21:16:18
1、简答题 已知X、Y、Z、W四种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
(1)X、Z二种元素的元素符号:X______;Z______.
(2)由以上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能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的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3)由X、Y、Z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______,它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在由X、Y、Z、W四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或单质中,不能形成的晶体类型是______.
参考答案:X、Y、Z、W四种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Z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Z为氧元素;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原子序数Y小于Z,故Y为氮元素;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故W的核外电子数为5+6=11,故W为钠元素;X、W同主族,四种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故X为氢元素.
故X为氢元素、Y为氮元素、Z为氧元素、W为钠元素.
(1)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Z为O.
故答案为:H;O.
(2)由以上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能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的化合物为氨气、氧化钠、过氧化钠等.电子式分别为
、
、
.
故答案为:
、
、
.
(3)X为氢元素、Y为氮元素、Z为氧元素,三元素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NH4NO3;W为钠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NH4NO3与NaOH浓溶液热时反应生成氨气与水,溶液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故答案为:NH4NO3;NH4++OH-?△?.?NH3↑+H2O.
(4)在由X、Y、Z、W四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或单质中,可以形成分子晶体,如水;可以形成离子晶体,如NaOH;可以形成金属晶体,如钠.不能形成的晶体类型是原子晶体.
故答案为:原子晶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nb 91exam.orgsp; 已知aAn+、bB(n+1)+、cCn-、dD(n+1)-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a、b、c、d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b>a>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 )
A.是非金属元素
B.是稀有气体元素
C.是金属元素
D.无法确认为哪一类元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U、V、W、X、Y、Z六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前20号元素,其中U和X,W和Y分别在同一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的原子序数两倍,Z的原子序数是U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U、V组成的阴离子(U、V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和Z的阳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
(2)W元素可分别U、Y形成多种常见的阴离子.某溶液是由其中若干种阴离子组成的无机钠盐溶液,为了检验该溶液中的阴离子,分别取两份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溶液,只产生无色气体;
②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的稀HNO3,白色沉淀质量减少.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参考答案:(1)通过以上分析知,U、V、W、X、Y、Z分别是碳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硅元素、硫元素、钙元素,U、V组成的阴离子(U、V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该阴离子是CN-,Z的阳离子是钙离子,所以氢氰根离子和钙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氰化钙,电子式为
,
故答案为:
;
(2)W元素可分别U、Y形成多种常见的阴离子,W和U形成的阴离子有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W和Y形成的阴离子有亚硫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①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溶液,只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含有弱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都是弱酸根离子,所以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可能是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
②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的稀HNO3,白色沉淀质量减少,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有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再加入足量的稀HNO3,白色沉淀质量减少,说明含有弱酸根离子,但亚硫酸根离子能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所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至少有一种.
故答案为: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至少有一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五种短周期元素有关数据如表.其中的X是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X越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其最大值为4.0,最小值是0.7.试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编号 | A | B | C | D | E X 3.5 3.0 X3 1.5 1.5 主要化合价 -2 +7 +6 +3 +2 |
参考答案:五种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2价,没有正化合价,故A为O元素,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7价,故B为Cl元素,C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6,故C为S元素,D元素化合价为+3,处于第ⅢA族,E元素化合价为+2,处于第ⅡA族,二者吸引电子能力相等,故二者不再同一周期,根据对角线原则,D为Al元素,E为Be元素,
(1)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增强,故S元素的X值应介于Al与Cl之间,故选C;
(2)E为Be元素,元素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处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IIA族,B的单质为氯气,氯气分子中氯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IIA族;
;
(3)A为O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A、B、C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为氧气、硫单质、氯气,都属于分子晶体,常温下硫单质为固体,分子间作用力最强,
故答案为:6;硫;
(4)利用氯气能置换硫单质即可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方程式H2S+C12=2HC1+S可以证明,故答案为:H2S+C12=2HC1+S.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