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5 21:52:32
1、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溴乙烷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
探究一:该小组制备溴乙烷的步骤如下:
① 向装置图所示的U形管和大烧杯中加入冷水;
② 在小烧杯中按照一定比例配制乙醇、水、浓硫酸的混合液;
③ 向装置图所示的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研细的溴化钠粉末和少量碎瓷片;
④ 将冷却至室温的混合液转移到圆底烧瓶中,加热;
⑤ 制取溴乙烷。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向乙醇和水中缓缓加入浓硫酸时,小烧杯要置于冷水中冷却,除了避免硫酸小液滴飞溅外,更主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加热片刻后,烧瓶内的混合物出现橙红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用小火加热后,橙红色会逐渐消失,消失的原因是(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更好地控制反应温度,除用图示的小火加热,还可采用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
(4)步骤⑤反应结束后,将U形管中的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待液体分层后, 弃去____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液体。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杂质,可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氢氧化钠稀溶液
B.碳酸钠稀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四氯化碳
探究二:学习小组在进行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的反应实验中,观察到有气体生成。他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检验该气体,实验装置如图
请回答:
(5)图1中,试管1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中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1)防止乙醇挥发
(2)2HBr+H2SO4(浓)? Br2+SO2↑+2H2O
[或2NaBr+3H2SO4(浓) ?Br2+SO2↑+2NaHSO4+2H2O];
Br2+H2O=HBrO+HBr
(3)水浴加热
(4)上层;? B
(5)除去乙醇蒸气;CH2=CH2 + Br2CH2BrCH2Br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某校学习小组进行下述实验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关系该校学生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1)某学生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先关闭止水夹,从左管向U型管内加水,至左管液面高于右管液面,静置一段时间后,若U型管两侧液面差不发生变化,则气密性良好.你认为该生的操作正确与否?______(填“正确”或“错误”),大理石与乙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实验现象为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有学生认为(2)中的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理由是乙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酸也可以和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改进该装置的方法是:______.
参考答案:(1)U型管两侧液面差能产生压强,所以能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vCH3COOH=Ca(CH3COO)v+COv↑+HvO,
故答案为:正确,CaCO3+vCH3COOH=Ca(CH3COO)v+COv↑+HvO;
(v)二氧化碳和苯酚钠反应生成不易溶于水的苯酚和碳酸氢钠,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出现浑浊,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6H5O-+COv+HvO→C6H5OH+HCO3-,
故答案为:溶液出现浑浊,C6H5O-+COv+HvO→C6H5OH+HCO3-;
(3)要防止醋酸干扰实验,在气态未和苯酚反应前将其除去,可选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醋酸且又不引进新的杂质气体,所以在装置A和B之间连一个盛有饱和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醋酸,
故答案为:在装置A和B之间连一个盛有饱和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对于H2O2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定量分析: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 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溶液中气泡产生的速率?排除氯离子的干扰?②收集40ml气体所需的时间
本题解析:①定性分析:该反应中产生气体,所以可根据生成气泡的快慢判断反应速率;氯化铁和硫酸铜中阴阳离子都不同,无法判断是阴离子起作用还是阳离子起作用。所以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的理由是可以排除氯离子的干扰。
②定量分析:该反应是通过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分析判断的,所以根据反应速率的表达式υ=可知,需要测量的数据是产生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解答时须注意明确实验的原理,依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逐一进行分析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学会分析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是难点。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9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过滤、蒸发操作过程中都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B.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时,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放置至充分沉淀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滴~3滴即可
C.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内有少量蒸馏水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D.在进行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4次。
E.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向稀硫酸中加入废铁屑至有少量气泡发生时,过滤,然后加热蒸干滤液即可得硫酸亚铁晶体。
F.向2mLl0%NaOH溶液中滴入2%CuSO4溶液的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则有红色沉淀出现。
参考答案:BDF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5分)某化学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不同条件下铁与硝酸反应的情况。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大试管中先加入一小块铁(过量),再加入一定量的浓硝酸;
②用仪器a再加入适量的水;
③反应结束后取少量上层溶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
④再用仪器a向③的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步骤①无明显现象,原因是?
(3)步骤④的主要现象是?
(4)学习小组在进行实验后发现该实验装置存在着一明显的缺陷,请给出一种简单的消除此缺陷的措施?。
参考答案:(1)(胶头)滴管(1分)
(2)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1分)
(3)有无色气体放出,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溶液变成血红色(2分)
(4)管口塞蘸有碱液的棉花团(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