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0 04:05:43
1、实验题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验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2)该同学认为实验I可通过收集并测量NO气体的体积来探究铜样品的纯度,你认为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3)实验Ⅲ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打开开关K,产生的气体经验纯后点燃,现象是?。
(4)实验Ⅱ中量气管中的液体最好是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
a.浓NaOH溶液? b.氨水? c.煤油? d.饱和氯化铵溶液
该实验剩余的NH3需吸收处理。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NH3,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有?
(5)本实验应对量气管多次读数,读数时应注意:①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②?,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6)实验Ⅳ获得以下数据(所有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忽略滴入液体体积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编号 | 镁铝合金质量 | 量气管第一次读数 | 量气管第二次读数 |
① | 1.0g | 10.0mL | 346.3mL |
② | 1.0g | 10.0mL | 335.0mL |
③ | 1.0g | 10.0mL | 345.7mL |
参考答案:(1)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和开关K,向量气管中注入水使量气管内的水面高于左边容器内的水面,静置,若水面不发生变化,则气密性良好。(2分)
(2)不可行(1分);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1分)
(3) CaC2+2H2O→Ca(OH)2+ C2H2↑(1分), 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1分)
(4)c(1分)ACDF (2分,答对2~3个得1分,答对4个得2分,有错误答案即得0分)
(5)使量气管与干燥管两端液面相平(1分)
(6)27.0%(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14分)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10.00 mL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滴定的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并补充完整。①用NaOH溶液润洗滴定管。②取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 mL。③?④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⑤移取10.00 mL盐酸注入锥形瓶中,加入酚酞。⑥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并记下读数。
(2)若滴定前俯视滴定管读数,滴定后平视刻度读数,则会使氢氧化钠浓度的测定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如用酚酞作指示剂,则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4)c(HCl)=??mol·L-1
(5)c(NaOH) =??mol·L-1
(6)右图表示50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 ,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
A.是a mL
B.是(50-a)mL
C.一定大于a mL
D.一定大于(50-a)mL
(7)常温下,用0.01 mol?L-1H2SO4溶液滴定0.01 mol?L-1 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 ml。若滴定到终点时少加一滴H2SO4(设1滴为0.05 ml)。则此时溶液的pH为?。
参考答案:(1)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2)偏低?
(3)最后一滴滴入后,锥形瓶中溶液恰好出现红色,且半分钟内红色不褪去
(4)0.09?(5)0.03?(6)D?(7)9
本题解析:(1)碱式滴定管在装入标准液后需要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2)滴定管自上而下刻度线是逐渐增大的,所以滴定前俯视滴定管读数,读数是偏小的,则企氢氧化钠的体积偏大,结果就偏低。
(3)由于是氢氧化钠滴定盐酸,所以终点时的现象是最后一滴滴入后,锥形瓶中溶液恰好出现红色,且半分钟内红色不褪去。
(4)根据图像可知,当加入2ml氢氧化钠时,溶液的pH是1。终点时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是30mol,所以盐酸的浓度是氢氧化钠的3倍,则,解得x=0.03mol/L,所以盐酸的浓度是0.09mol/L。
(5)见(4)
(6)由于滴定管的最下端是不带刻度线的,所以滴定管中溶液的体积应大于(50-a)mL。
(7)一滴硫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5 ml×10-3×2×0.01 mol/L=10-6mol/L,所以过量的氢氧化钠是10-6mol/L,因此c(OH-)=,则氢离子浓度是10-9mol/L,pH等于9.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装置②的目的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⑤、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
(4)实验的具体操作是: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然后打开弹簧夹,通入
?目的是?.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参考答案:
(1)Cu + 4H+ + 2NO3-(浓) = Cu2+ + 2NO2↑? + 2H20(3分)
(2)将NO2转化为NO?(2分) 3NO2 + H2O = 2HNO3 + NO (2分)
(3)3 mol/L稀硝酸、浓硝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各1分,共4分)
(4)CO2; (1分)赶走装置中空气(氧气)(2分)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显著放热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在除了用手触摸试管壁感觉发热外,还设计了下列几个可行性方案。
甲方案:将温度计与盛放有生石灰的小试管用橡皮筋捆绑在一起,放入有水的小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入水,看到的现象是?,说明反应放热。(下列装置中支撑及捆绑等仪器已略去)
乙方案:将盛放有生石灰的小试管插入带支管的试管中,支管接①或②,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入水,看到的现象是(接①)?,(接②)?,说明反应放热。
丙方案:用胶头滴管向盛放有生石灰且带支管的试管中滴加水,支管接的导管中盛适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看到的现象是?,说明反应放热,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为了确定HCl、C6H5OH及H2CO3的酸性强弱,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若锥形瓶中装有适量易溶于水的正盐固体,则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实验中观察到C中出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
参考答案:(1)用盐酸和碳酸盐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锥形瓶装有适量易溶于水的正盐固体,所以反应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32-+2H+=CO2↑+H2O,故答案为:CO32-+2H+=CO2↑+H2O;
(2)碳酸盐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且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也和苯酚钠 反应而影响碳酸酸性的检验,所以二氧化碳和苯酚钠反应前要把氯化氢除去,且不能引进新的杂质,氯化氢和饱和的碳酸氢钠反应且二氧化碳不和饱和的碳酸氢钠反应,所以B选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氯化氢;
(3)二氧化碳和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不溶性的苯酚,所以C选用苯酚钠溶液,反应现象是溶液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
故答案为:苯酚钠溶液,溶液变浑浊,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