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5-30 02:47: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用98%的浓H2SO4()配制1mol/L的稀硫酸100mL,按配制溶液时仪器的选用顺序排列,选择正确的是
① 玻璃棒?② 胶头滴管?③ 100mL容量瓶?④ 托盘天平?⑤ 50mL烧杯?⑥10mL量筒 ⑦ 100mL量筒?⑧ 移液管?
A.⑥③⑧⑤①②
B.⑥⑤③①②
C.④⑤③②①⑨
D.⑥⑤①③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是V,1.84V·98%/98=0 .1,V=5.43ml;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18分) 三个课外实验小组用Na2SO3溶液、FeCl3溶液及其它试剂做了一系列实验:
第一组:烧瓶中盛装滴有酚酞的 Na2SO3溶液,并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实验过程中发现烧瓶中溶液红色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溶液显浅红色是因为Na2SO3水解呈酸性
B.水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C.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D.升高温度,Na2SO3水解程度增大
第二组:该小组讨论Fe3+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了三种假设:①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32-+ H2O = 2Fe2++ SO42-+ 2H+;②是发生双水解反应:2Fe3++ 3SO32-+ 6H2O = 2Fe(OH)3(胶体) + 3H2SO3;③是两种反应同时发生。为了验证假设,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试管取适量Na2SO3溶液,加入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然后再进行后续实验。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5 mL FeCl3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2SO3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这种红褐色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向红褐色液体中加足量盐酸,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份加入BaCl2稀溶液,产生少量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________(填化学式)。
(3)由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假设__________(填编号)是正确的。
第三组:用0.100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2SO3溶液,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 Na2SO3溶液于锥形瓶,用_____式滴定管盛装KMnO4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颜色变化为:_____色变为_____色;重复三次实验,测得消耗的KMnO4溶液体积平均值为20.00mL,则Na2SO3的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


参考答案:(共18分)
第一组:?变深?(1分)?
C D? (2分)
第二组:(1)检验Na2SO3溶液是否变质?(2分)
(2)Fe(OH)3胶体? (1分)
Fe3+ + 3SCN-??Fe(SCN)3?(2分)
BaSO4?(2分)
(3)③? (2分)
第三组:酸? (1分)
无色变为紫(红)色? (2分)
0.2000 mol/L?(3分)


本题解析:第一组:盐类的水解为吸热反应:SO32-+H2OHSO3-+OH-;浓硫酸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Na2SO3的水解,溶液碱性增强,红色加深:
第二组:(1)Na2SO3易被氧化为Na2SO4,必须先检验其是否变质,否则将影响下面的SO42-的检测
(2)Fe(OH)3(胶体)为红褐色;
铁离子与SCN—可生成络合物呈血红色:Fe3+ + 3SCN-Fe(SCN)3
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一定为BaSO4;
(3)综合上面的实验事实可知,两物质同进发生了两种反应,故选③
第三组: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腐蚀橡胶管,故只能用酸式滴定管最取;
KMnO4溶液本身具有紫色,当滴下一滴液体,紫色不褪去,并且半分钟不褪,则视为滴定终点;
由反应:2MnO4—~5SO32—可知,KMnO4的物质的量为mol=0.002mol,SO32—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Na2SO3的浓度为=0.2000 mol/L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A.配制一定浓
度硫酸溶液
B.制备少量氨气
C.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D.制备少量氧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1 mL 1% NaOH溶液加入2 mL 2%的CuSO4溶液,振荡后滴加0.5 mL葡萄糖溶液,加热
未出现红色沉淀
葡萄糖中不含有醛基
B
向溶液X中先滴加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
滴加盐酸时无明显现象,滴加BaCl2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
X中一定含有SO42-
C
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aI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Ksp(AgI)>Ksp(AgCl)
D
向加入了几滴酚酞试液的Na2CO3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红色逐渐褪去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A、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硫酸铜过量,溶液不呈碱性,错误;B、溶液中加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存在Ag+、CO32-、SO32-等离子,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42-,正确;C、氯化银与碘化钠生成碘化银说明氯化银的溶度积大于碘化银的溶度积,错误;D、CO32-水解生成HCO3-和OH-,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红色褪去,原因是CO32-与Ba2+形成碳酸钡沉淀,c(CO32-)减小,平衡向左移动,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图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D.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由图可知,钠在水与煤油液面中间,则可知钠的密度比水的小,比煤油的大,故A正确;B.由图可知,制备氢氧化亚铁应防止被氧化,而煤油能隔绝空气,可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故B正确;C.由图可知,Al与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生成Mn,故C正确;D.因碳酸氢钠不稳定,碳酸钠稳定,比较稳定性应将碳酸氢钠放在小试管中,故D错误;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