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17 07:19:30
1、选择题 将51.2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气体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 2mol/L?NaOH溶液完全吸收,溶液中生成NaNO3和NaNO2,则原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为
A.0.3mol
B.0.4mol
C.0.5mol
D.0.6mol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NaNO3和NaNO2中钠原子和氮原子的关系计算氮原子的物质的量,根据钠盐中氮原子和混合气体中氮原子的关系计算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计算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
解答:化学式NaNO3和NaNO2中氮原子和钠原子个数之比为1:1,根据钠原子守恒得氢氧化钠和氮原子的关系,n(?NaOH)=n(?Na+)=n(N)=2mol/L×0.5L=1mol,含NO、N2O4、NO2的混合气体共0.8mol,所以多出的氮原子就是N2O4中的氮原子,其物质的量是(1-0.8)mol=0.2mol,一个N2O4分子中比一个NO或NO2中多一个N原子,所以n(N2O4)=0.2mol,所以n(NO)+n(NO2)=0.6mol.
51.2g?Cu的n(Cu)=
=0.8mol.
设NO的物质的量是x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列等式.
铜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硝酸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
0.8mol×2=3×1×xmol+0.2mol×2+(0.6mol-xmol)×1
x=0.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混合物的计算,难度不大,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是解本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将一定质量有机物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完全吸收,经过滤得到沉淀20?g,滤液质量比原石灰水减少5.8?g,该有机物可能是
A.乙烯
B.乙二醇
C.乙酸
D.甲酸甲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0.2mol丁烷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全部缓慢通入0.5L 2mol/L NaOH溶液中,生成的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Na2CO3︰NaHCO3=3︰2
B.Na2CO3︰NaHCO3=2︰3
C.Na2CO3︰NaHCO3=2︰1
D.Na2CO3︰NaHCO3=1︰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丁烷的化学式是C4H10,所以0.2mol丁烷完全燃烧生成的CO2是0.8mol。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1.0mol,则根据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NaOH+CO2=NaHCO3可知,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则x+y=0.8mol、2x+y=1.0mol,解得x=0.2mol、y=0.6mol,答案选D。
考点:考查CO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基础性强,侧重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CO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会随着反应物用量的不同,生成不同的产物。不同有利于培养的解题能力,特别是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的量最多的是
A.CH4
B.C2H6
C.C3H6
D.C6H6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物质的量消相等的条件下,有机物中碳原子数越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就越多,则根据有机物的化学式可知,D选项中碳原子数最多,生成的CO2最多,答案选D。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燃烧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额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该题的关键是利用好原子守恒,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分清楚是物质的量相等,还是质量相等,然后结合题意和有关方程式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6的降雨是酸雨
B.氯气泄漏后应顺风向低处跑
C.SO2和HClO都具有漂白性,两者的漂白原理相同
D.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S02、N02、C0、可吸人颗粒物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根据正常的雨水与酸雨所溶解的酸的不同分析;
B、根据氯气的物理性质分析;
C、HClO有强氧化性,而SO2没有强氧化性,它们漂白原理不同;
D、SO2、NO2、C0、可吸人颗粒物都是污染物;
解答:A、正常的雨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正常雨水的pH为约5.6,酸雨中溶解了较强的酸,PH小于5.6,故A错误;
B、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氯气会往低处沉,故往高处逆风跑是正确的,故B错误;
C、HClO有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SO2和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而漂白,则它们漂白原理不同,故C错误;
D、SO2、NO2、C0都是有害气体,可吸人颗粒物对人体有害,为污染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重积累即可解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