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17 07:19:07
1、选择题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预期目的是( )
A.
制取少量蒸馏水
B.
用铜和浓硝酸制取少量NO2
C.
比较MnO2、Cl2、I2的氧化性
D.
探究NaHCO3的热稳定性
参考答案:A、对天然水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到成冷水的烧杯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即为蒸馏水,故A正确;
B、二氧化氮可以和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来收集,故B错误;
C、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反应,所以装置不能获得氯气,验证试验无法发生,故C错误;
D、对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防水倒流,炸裂试管,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常温下,分别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1)16H+ + 10Z- + 2XO4- ="=" 2X2++ 5Z2↑+ 8H2O,(2)2A2+?+ B2==2A3++ 2B-,(3)2B- + Z2== B2 + 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Z2+2A2+="=" 2A3++2Z-能发生
B.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C.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2+、B-、Z-、X2+
D.Z元素在(1)、(3)反应中均被还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某校学生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非金属元素氯的氧化性强于硫和氮,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1)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B中出现黄色浑浊现象,产生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 。
(3)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的氧化性大于硫原因 。
(4)D中干燥管中出现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 。
(5)有同学认为D中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氯的氧化性大于氮,需要在C之前加装洗气装置,该洗气装置中盛装 试剂。
(6)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氧化性Cl2 > S,用一种相关事实说明 。
参考答案:(1)MnO2 + 4H+ + 2Cl- ="===" Mn2+ + Cl2 ↑+ 2H2O (2)S2- + Cl2 =" S↓" + 2Cl-
(3)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得电子能力强于硫,所以氧化性Cl2强于S
(4)产生大量白烟,8NH3 +3Cl2 = 6NH4Cl + N2
5)饱和氯化钠溶液 (6)2Fe + 3Cl2 ="===" 2FeCl3、Fe+SFeS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1)反应装置A为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备氯气的装置,其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2)反应制备的氯气通入B之后,B中出现黄色浑浊现象,说明氯气把硫化钠溶液中的硫离子氧化为S单质,离子方程式为Cl2+S2-=S↓+2Cl-;(3)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多(不为8)得电子能力就强,得电子能力强则氧化性强,故答案为: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硫原子多一个,Cl得电子能力强,故Cl2氧化性大于S;(4)通E装置是制备氨气,氯气能把氨气氧化生成氮气和氯化氢,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从而冒白烟,因此实验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的方程式是8NH3+3Cl2=6NH4Cl+N2;(5)盐酸易挥发,所以生成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也能直接和氨气结合冒白烟,所以需要在C之前连接一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以除去氯化氢气体;(6)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一般规律是:①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②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除氟元素之外).③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据此可以验证,用一种相关事实说明为2Fe + 3Cl2 ="===" 2FeCl3、Fe+S
FeS。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W2>X2>Y2>Z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
A.2NaW+Z2=2NaZ+W2
B.2NaX+Z2=2NaZ+X2
C.2NaY+W2=2NaW+Y2
D.2NaW+X2=2NaX+W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
已知:①氧化性:?>Fe3+>I2;还原性:
>I-;②KI+I2
KI3
(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2+、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溶液分为4份。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
①向第四份试液中加K3Fe(CN)6溶液,根据是否得到具有特征蓝色的沉淀,可检验是否含有?(用离子符号表示),蓝色的沉淀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写出潮湿环境下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将I2溶于KI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I3·H2O。该物质不适合作为食盐加碘剂,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2IO3-+5SO32-+2H+=I2+5SO42-+H2O的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 | 0.01mol·L-1KIO3 酸性溶液(含淀粉) 的体积/mL | 0.01mol·L-Na2SO3 溶液的体积/mL | H2O的 体积/mL | 实验 温度 /℃ | 溶液出现 蓝色时所 需时间/s |
实验1 | 5 | V1 | 35 | 25 | t1 |
实验2 | 5 | 5 | 40 | 25 | t2 |
实验3 | 5 | 5 | V2 | 0 | t3 |
参考答案:(共14分)
(1)① Fe2+?,? Fe 3[Fe(CN)6]2?(各1分)
②IO3-+5I-+6H+=3I2+3H2O? 2Fe3++2I-=2Fe2++I2?(各2分)
(2)O2+4KI+2H2O=2I2+4KOH (2分)
KI3在受热(或潮湿)条件下产生I2和KI,KI被氧气氧化,I2易升华。(2分)
(3)< ; 40?(各2分)
本题解析:
(1)①Fe2+与铁氰化钾溶液有特征反应现象。
②应用信息:“氧化性:IO3->Fe3+>I2”,说明IO3-和Fe3+均能氧化I-生成I2。
(2)KI被潮湿空气氧化而引起损失,所以考虑I-被氧气氧化形成I2升华从而造成损失。
根据已知信息:“KI+I2 KI3”解析其性质不稳定性,易发生分解过程。
(3)由表格信息可知,三组实验为平行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的规则,因此这三组实验溶液的总体积都等于50 ml,因此V2="40" ml。实验1和实验2比较,实验2中水的体积多,说明溶质浓度比实验1中的要小,反应速率慢,所用时间长,所以t1<t2
考点定位:考查了离子的检验,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题干信息的读取和分析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