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17 07:10:22
1、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某钠盐溶液中加入硝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钠盐一定是硫酸钠
B.在硫酸钡中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过滤、洗涤,沉淀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Ksp(BaSO4)>Ksp(BaCO3)
C.新制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搅拌,过滤、滤液中c(HClO)将增大
D.相同质量的两份锌粒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在一份中加入少量CuSO4?5H2O,其反应速率将加快,且最终产生的H2与另一份相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可能为硫酸氢钠;
B.如离子浓度幂之积大于Ksp,则可生成沉淀,不能证明;
C.氯水和水反应发生:Cl2+H2O?HCl+HClO,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
D.最终产生的氢气不同.
解答:A.不一定为硫酸钠,也可能为硫酸氢钠,故A错误;
B.如离子浓度幂之积大于Ksp,则可生成沉淀,不能证明Ksp(BaSO4)>Ksp(BaCO3),故B错误;
C.氯水和水反应发生:Cl2+H2O?HCl+HClO,因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而次氯酸的酸性小于碳酸,加入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平衡向右移动,滤液中c(HClO)将增大,故C正确;
D.锌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消耗锌,生成氢气与另一份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于物质的检验、平衡移动以及原电池反应等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的评价.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iC的硬度很大,可用作砂纸、砂轮的磨料
B.常温下浓硝酸与铝不反应,可用铝制容器存放浓硝酸
C.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D.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可用作高空飞行或潜水的供氧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SiC是原子晶体具有原子晶体的性质;
B、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发生反应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
C、氯气和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
D、过氧化钠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解答:A、SiC是原子晶体硬度大,可用作砂纸、砂轮的磨料,故A正确;
B、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发生反应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故B错误;
C、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生成次氯酸盐,能得到含氯消毒剂,故C正确;
D、过氧化钠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高空飞行或潜水的供氧剂,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综合应用,注意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A.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溴在CCl4层为橙色;
B.观察K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C.溶液为血红色,说明一定含铁离子,但不能确定亚铁离子是否存在;
D.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溶液中可能存在亚硫酸根离子.
解答:A.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溴在CCl4层为橙色,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故A正确;
B.观察K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则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不能确定是否存在K+,故B错误;
C.向某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呈血红色,说明一定含铁离子,但不能确定亚铁离子是否存在,故C错误;
D.向X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在滴加Ba(NO)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溶液中可能存在亚硫酸根离子,不能选硝酸来检验硫酸根离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离子的检验、氧化还原反应、萃取、焰色反应等,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盐是
A.Fe2(SO4)3
B.Na2CO3
C.KNO3
D.FeSO4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说明铜继续被氧化,在酸性溶液中,硝酸盐具有氧化性,能氧化铜,而硝酸盐被还原生成NO,C正确。硫酸铁能溶解铜,但没有气体生成,碳酸钠能生成气体,但不能溶解铜,硫酸亚铁不反应,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反应中,浓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A.浓硝酸与氧化铜反应
B.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
C.氢氧化铝与浓硝酸反应
D.碳与浓硝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般来说,当反应产物中既有硝酸盐和硝酸的还原产物存在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而AC中硝酸只表现酸性,D中硝酸只表现氧化性。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