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17 05:53:06
1、选择题 实验室需用2mol·L-1氯化钠溶液450 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分别是
A.450 mL,52.7 g
B.500 mL,58.5 g
C.450 mL,58.5 g
D.500 mL,52.7 g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实验室没有450mL的容量瓶,应用5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根据n=cV及m=nM进行计算。 n(NaCl)=0.5L×2 mol·L-1=1mol,m(NaCl)=1mol×58.5 g·mol-1=58.5g,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蘸取NaOH溶液,立刻与比色卡对比,测定NaOH溶液的Ph
B.通过观察图中导管水柱的变化,验证铁钉生锈的原因主要是吸氧腐蚀
C.均不能采取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制得AIC13、A12(SO4)3、FeC13、Fe2(SO4)3
D.滴定用的滴定管、锥形瓶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用的容量瓶,使用前均要润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测定溶液的pH值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与比色卡对比,A不正确;B、钢铁发生吸氧腐蚀,试管中压强降低,所以导管中水柱会发生变化,B正确;C、由于硫酸是难挥发性酸,所以A12(SO4)3、Fe2(SO4)3能采取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制得,C不正确;D、滴定用的锥形瓶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用的容量瓶,使用前均不能润洗,D不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对下列实验操作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某学生用pH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先变红后褪色,是因为有强氧化性
B.加热碳酸氢钠固体,质量变轻,说明碳酸氢钠不稳定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发现浓度偏低,可能由于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事先未干燥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应为HClO具有强氧化性,故错;C项:容量瓶事先未干燥对结果无影响,故错;D项:铜不能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故错。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无机物的性质和溶液配置的相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学生平时都注意知识细节的学习及积累。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碱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立即用湿抹布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C.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水扑灭,不能用水泼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量筒是用来量取溶液或液体的,而不能用来溶解或稀释溶液,D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点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所以本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0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进化化学实验时要采取正确的实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印有如图所示的警示标志,说明浓硫酸是一种?。
(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容量瓶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盐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盐酸
B.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时加入少许硫酸铜加快反应速率
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的速度
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杂质
E.制取Fe(OH)2时,吸取除去氧气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的末端插入FeSO4溶液中,再注入NaOH溶液
(3)某化学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完成一组实验:
A中装硝酸,B中装石灰石,C中装漂白粉溶液,现象是装置II中产生白色沉淀。他得出酸性:HNO3>H2CO3>HClO。由此得出元素非金属:N>C>Cl。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答:?(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4)有些同学认为用KMnO4溶液滴定也能进行铁元素含量的测定(5Fe2++MnO4-+8H+===5Fe3++Mn2++4H2O)
①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
②该实验中的KMnO4溶液需要酸化,用于酸化的酸是?。
a.稀硝酸? b.稀硫酸? c.稀盐酸? d.浓硝酸
③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最合理的是?(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
参考答案:(1)腐蚀性液体(或腐蚀品)(1分)
(2)BE(2分)
(3)不正确(1分)?次氯酸中显+1价,不是氯的最高化合价(2分)
(4)①250mL容量瓶(1分)②b(1分)③b(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