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1 03:51:24
1、实验题 某同学对MnO2、CuO、Fe2 O3、Cr2O3在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中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就本实验的有关问题,请填空:
(1)本实验的装置由下图三部分组成,其正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 。
(2)为证明编号2的实验中MnO2起到催化作用,还要测定反应剩余物中MnO2 的质量,实验的操作顺序是:溶解→ _______________
(3)从上表实验数据分析,对氯酸钾受热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物质,按其催化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4)从编号3的实验数据,可计算出KClO3的分解率为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 小数)。
(5)在进行编号5的实验时,有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可能是 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可用___________试纸检验该气体,上述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6)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单位质量表面积) 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请设计验证此结论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Fe2O3)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 ①气体产物是CO2。?②气体产物是CO。?③气体产物是__________。
(2)设计方案? 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氧化铁、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足量)变浑浊;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 ?
⑤过滤出石灰水中的沉淀,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0g。
步骤②、④中都分别通入N2,其作用分别为_____________。
(5)数据处理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前面的假设_________(填①、②、③)是正确的。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题 某班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药匙上放少量钠,烧杯中装满水,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1)写出燃烧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该生成物伸入瓶底的水中,生成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
(2)实验完毕,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空气体积的1/5,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该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导致钠熄灭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b.该同学可能使用钠的量不足
c.该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该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4、实验题 (12分)用18 mol/L 的浓硫酸配制100 ml 3.0 mol/L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溶解?
④检漏、转移、洗涤?⑤定容、摇匀
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用下列编号填空)。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
?
(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继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改用?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至?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并装试剂瓶。
(4)检验试剂瓶中的溶液含有SO42-的操作是??
?
(5)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用偏大、偏小、无影响填写)
①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②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
③加水超过刻度线后,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液体?。
5、实验题 I.某校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草酸(H2C2O4)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小组成员在做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实验时发现,溶液褪色先慢后快。
(1)上述H2C2O4溶液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2)为了探究此反应速率由小变大的原因,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表中“一”表示未加入该试剂)。
实验 编号 | 反应温度 (利用水浴加热) | 稀硫酸 溶液 | MnSO4固体 | 0.10 mol/L KMnO4溶液 | 褪色 时间 |
1 | 750C | 一 | 一 | 1mL | 100s |
2 | 750C | 10滴 | 一 | 1mL | 40s |
3 | 750C | 10滴 | 加入少许 | 1mL | 3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