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讲解《物质组成与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9-24 00:20: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①②③分别代表以上三组实验测得的数据曲线。
(2)请根据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 50~1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p—CP)=?
_________?molL-1s-1。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该降解反应速率_____。?(增大或减小)但其他文献表明,温度过高时(如接近100℃)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1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2)8.0×10-6
(3)增大;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
(4)反应速率趋向于零(或该降解反应趋于停止)
(5)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pH约为10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16分)为测定碳酸钙纯度(设含杂质SiO2),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请回答每个方案中提出的问题。
【方案I】
(1)称取碳酸钙样品M g;
(2)加入过量盐酸;
(3)收集并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V mL。
问题1:反应结束后,量气管中的显示如右图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读出甲管中液面的读数。

【方案II】
(1)称取碳酸钙样品M g;
(2)用c mol/L 盐酸V mL(过量)溶解样品;
(3)取溶解后的溶液mL,以酚酞作指示剂,用c′ mol/L NaOH溶液滴定,恰好用去V′mL。
问题2:列出本实验中所用到的主要仪器名称(除铁架台及附件、烧杯之外)?
问题3:碳酸钙纯度计算公式?
问题4:当碳酸钙溶解完全后,少量未溶的SiO2没过滤去,结果得到碳酸钙纯度________?(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方案Ⅲ】
(1)称取碳酸钙样品M g;
(2)加入足量c mol/L盐酸V mL使之完全溶解;
(3)过滤并取滤液;
(4)在滤液中加入过量c′ mol/L Na2CO3溶液V′mL;
(5)将步骤(4)中的沉淀滤出、洗涤、干燥、称重为M′g。
问题5:此方案中不需要的数据是?(填选项编号)。
A.c、V
B.c′、 V′
C. M
D. M
问题6:为减少实验误差,步骤(3)、(5)过滤后都要对沉淀进行洗涤,如果步骤(3)未经洗涤,则测定的碳酸钙的纯度将?(偏大、偏小、无影响,下同);如果步骤(5)未经洗涤,则测定的碳酸钙纯度将?
问题7:判断步骤(4)中Na2CO3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参考答案:
问题1:向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中的液面持平?(2分)
问题2:托盘天平、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药匙(4分)
问题3:?(3分)
问题4:无影响?(1分)
问题5:A、B?(2分)
问题6:偏小?偏大?(2分)
问题7:静置后,往上层清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Na2CO3溶液过量?(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某化学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相应物质的化学性质。选择适当试剂完成实验A、B、C,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实验A、B、C所用试剂和所得结论列于表中。?

(1)乙装置的名称:_____________。 ?
(2)请填写①~⑤的试剂名称或实验结论: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 ?
(3)小明利用该装置自行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NO2具有氧化性(注:丙中已事先添加Na2S溶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①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 ?
②打开甲装置的活塞后,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
③某同学对小明的实验设计提出了质疑,认为丙中溶液变浑浊不足以证明NO2具有氧化性,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简要文字回答); ?
④NO2气体有毒,应用NaOH溶液吸收,请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锥形瓶
(2)①双氧水(或过氧化氢溶液)?;②氢硫酸溶液?;③酸性:醋酸> 碳酸>硅酸 ;④浓氢氧化钠溶液(或饱和氢氧化钠溶液);⑤氯化铵固体(或NH4Cl晶体)
(3)①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在丙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将导管插入水中,微热锥形瓶,一段时间后在导管口看到有气泡产生,撤去酒精灯,在导管中产生一段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Cu+4HNO3(浓) =Cu(NO)2+2NO2↑+2H2O
③3NO2+H2O=2HNO3+ NO,NO2和水反应生成的HNO3是一种强氧化性的酸,也可将Na2S氧化使溶液变浑浊
④2NO+2OH-=NO3-+NO2-+ H2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14分)油条是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在百姓早餐桌上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但油条中铝含量超标问题十分普遍,是影响群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从2009年5月下旬开始,浙江省的油条加工停用含铝食品的添加剂,逐步转换为无铝添加剂配方和工艺,从而保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油条。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铵(臭粉)组成。为测定试样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w(NaHCO3),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①按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试样m1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装置B、C、D中药品如图,已知加药品后装置B的质量为m2g、装置C的质量为m3g;
③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样,直到B装置中无气泡冒出后,打开活塞a向装置中通入N2,一段时间后,撤掉酒精灯,关闭活塞a
④称得装置B的质量为m4g、装置C的质量为m5g。
请回答以下问题(装置中原有空气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的作用为??
装置C的作用为??
(3)实验过程中通入N2的目的为??
(4)用下列各项所提供的数据能计算出w(NaHCO3)的是(??)(填选项字母)

(5)实验结束后发现装置A中硬质玻璃管右端有水珠,你认为利用实验中所提供的数据还能否得到准确的w(NaHCO3)??(填“能”或“不能”)。若能,则w(NaHCO3)的计算式为:??,若不能,此问不作答。


参考答案:
(1)2NaHCO3Na2CO3 + CO2 + H2O (2分)、NH4HCO3NH3+ CO2+H2O (2分)
(2)吸收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和氨气(1分) ;吸收反应生成的CO2 (1分);
(3)把装置中的CO2、NH3和水蒸气排出,使其被装置B和装置C完全吸收(2分)
(4)b、c 、e? (3分,每项1分,选错一项倒扣一分,本题最低分0分)?;
(5)能(1分);×100% 或 等价表达式 (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关于沉淀的成分,有以下几种假设:
假设1:沉淀是CuCO3;
假设2:沉淀是Cu(OH)2;
假设3: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假设1成立,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假设2成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以下装置测定沉淀成分,请完成下表。已知:①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②装置气密性良好;③原装置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
结论
①称量B、D的质量分别为ml、m2,将装置按? f→a→b→___→___→___→___→j→i顺序连接。?
?
?
②称取一定质量的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后再称量B、D的质量分别为m3、 m4
(1)若m1 = m3,m2 < m4
(2)若m1___m3,m2___m4
(3)若ml___m3,m2___m4
(1)假设1成立
(2)假设2成立
(3)假设3成立
?
(4)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w克,装置B质量增加了x克,则沉淀中Cu(OH)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Cu(OH)2的式量为98]


参考答案:(16分)
假设3: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2分)
(1)Cu2+?+ CO32-=CuCO3↓ (2分)
(2)发生水解反应(1分),且Cu(OH)2比CuCO3更难溶(1分)
(3)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
结论
①称量B、D的质量分别为ml、m2,将装置按? f→a→b→dcghdchg(2分)→j→i顺序连接。?
?
?
②称取一定质量的沉淀于A中充分加热,然后从e口通入足量空气(2分),冷却后再称量B、D的质量分别为m3、m4
(1)若m1 = m3,m2 < m4
(2)若m1_<__m3,m2_=__m4
(3)若ml_<__m3,m2_<__m4(4分)
(1)假设1成立
(2)假设2成立
(3)假设3成立
?
(4)×100%(或×100%、49x/9w、4900x/9w%)(2分)


本题解析:假设1说明碳酸铜是蓝色沉淀,假设2说明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则蓝色沉淀也可能是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由此确定假设3的内容;(1)若假设1成立,说明碳酸钠与硫酸铜直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和硫酸钠,即该反应实质为Cu2++CO32-=CuCO3↓;(2)若假设2成立,可能的原因是铜离子发生水解反应,且氢氧化铜比碳酸铜更难溶;(3)①读图,装置C的作用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防止干扰,所以该装置应放在最左边;A的作用是使蓝色固体受热分解,通过检验其分解产物是否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判断蓝色沉淀的组成;由于碱石灰既能吸收水又能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只能吸收水,因此必须先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后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器或U形管;为了防止右边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还需要一个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或干燥管;由于洗气时气体必须长进短出,U形管左进右出或右进左出都可以,则称量B、D的质量分别为m1、m2,将装置按f→a→b→d→c→g→h→j→i或f→a→b→d→c→h→g→j→i;称取一定质量的沉淀于A中充分加热,然后从e口通入足量空气,冷却后再称量B、D的质量分别为m3、m4,若m1= m3,m2< m4,说明沉淀分解产物没有水蒸气、只有二氧化碳,则假设1成立;若m1< m3,m2= m4,说明沉淀分解产物只有水蒸气、没有二氧化碳,则假设2成立;若m1<m3,m2< m4,说明沉淀分解产物既有水蒸气、又有二氧化碳,则假设3成立;(4)装置B增加的质量就是分解产物水的质量,由于n=m/M,则水的物质的量为x/18mol;由于Cu(OH)2CuO+H2O↑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x/18mol;由于Cu(OH)2的式量为98,m=n?M,则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98x/18g;由于沉淀样品质量为wg,则沉淀中氢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