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6 03:21:44
1、简答题 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应量取2.5mol/L的浓盐酸体积为______mL,选用______mL容量瓶,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应量取2.5mol/L的浓盐酸体积为:0.1mol/L×0.25L2.5mol/L0.01L=10mL;配制250mL溶液需要选用规格为250mL的容量瓶;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的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的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还缺少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10;250;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简答题 实验室配制480mL?0.1mol?L-1的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十水碳酸钠晶体______g,应选用______?m?L的容量瓶.
(2)容量瓶上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这六项中的______.(填数字符号)
(3)配制所需的主要仪器是:a容量瓶、b烧杯、c胶头滴管、d托盘天平,它们在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前后顺序是______.(填写字母,每种仪器只能选择一次)
(4)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玻璃工具,则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玻璃棒共起到了______种用途.(填写数字)
(5)若实验时遇到下列情况,将使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______.
A.配制前设有将容量瓶中的水除尽;
B.试剂溶解后,在转移到容量瓶中时有洒出;
C.忘记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D.定容、摇匀、静置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参考答案:(1)没有480mL的容量瓶,应选择大于480mL且规格相近的容量瓶,故选择500mL容量瓶;
配制500mL0.1mol?L-1的Na2CO3溶液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0.1mol?L-1×0.5L=0.05mol,碳酸钠晶体与碳酸钠的物质的量相等,故需要碳酸钠晶体的质量为:0.05mol×286g/mol=14.3g;
故答案为:14.3;500;
(2)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
故选①③⑤;
(3)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故在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前后顺序是:d?b?a?c;
故答案为:d?b?a?c;
(4)溶解是玻璃棒用于搅拌加速溶解,移液时引流作用;
故答案为:2;
(5)A.溶液配制需加水定容,配制前设有将容量瓶中的水除尽,对所配溶液无影响,故A不符合;
B.试剂溶解后,在转移到容量瓶中时有洒出,移入容量瓶内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B符合;
C.没有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移入容量瓶内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C符合;
D.定容、摇匀、静置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少量溶液残留在瓶口与瓶塞之间,又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故D符合;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故E不符合;
故选B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和滴定是利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若用A代表酸,用B代表碱,可以利用下式来计算未知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是(ν为化学计量数)
[? ]
A.
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实验室中需要配制1mol/L的NaCl溶液448mL,配置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 )
A.448mL26.2g
B.500mL29.3g
C.1000mL29.3g
D.450mL26.2g
参考答案:配制448mL溶液,需要选用500mL容量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 1mol/L的NaCl溶液;
配制的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L×0.5L=0.5mol,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8.5g/mol×0.5mol=29.25g,由于托盘天平的读数为0.1g,所以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29.3g,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A.ρ=(17V+22 400)/(22.4+22.4V)
B.w=17c/(1 000ρ)
C.w=17V/(17V+22400)
D.c=1000Vρ/(17V+2240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