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碳酸和醋酸电解质能力强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16分)小苏打(NaHCO3)试样中含有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为测定试样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ω(NaHCO3),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①按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m1g试样放入硬质玻璃管中,装置B、C、D 中药品如图,己知加药品后装置B的质量为m2 g装置C 的质量为m3g; ③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样,直到B 装置中无气泡冒出后,打开活塞a 向装置中通人N2,一段时间后,撤掉酒精灯,关闭活塞a; ④称得装置B 的质量为m4g、装置C 的质量为m5g。 请回答以下问题(装置中原有空气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⑴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过程中通入N2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用下列各项所提供的数据能计算出ω(NaHCO3)的是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序号
| a
| b
| c
| d
| e
| 数据
| m1、m2、m3
| ? m2、m3、 m4、m5
| m1、m2、m4
| m1、m4、m5
| m1、m3、m5
| ⑸实验结束后发现装置A 中硬质玻璃管右端有水珠,你认为利用实验中所提供的数据还能否得到准确的ω(NaHCO3),若能,则ω(NaHCO3)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若不能,此问不作答。
参考答案:⑴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2分)、Na2CO3·10H2O Na2CO3 + 10 H2O (2分)
 ⑵吸收反应生成的水蒸气(2分) ;吸收反应生成的CO2 (2分); ⑶把装置中的CO2和水蒸气排出被装置B和装置C吸收(2分) ⑷b、c 、e? (3分)?; (5)×100% (3分)
本题解析:(1)装置A中,样品中的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H2O、Na2CO3;Na2CO3·10H2O受热失去结晶水,据此可写出反应方程式。 (2)装置B中的浓硫酸能吸收样品分解产生的水蒸气,装置C中的碱石灰能吸收样品分解产生的CO2。 (3)由于受热分解后,装置中含有CO2、水蒸气,通入N2能将装置中的CO2、H2O排出而被装置C、B吸收,从而降低实验误差。 (4)根据实验原理,样品分解产生的CO2只能被装置c吸收,根据(m5-m3)的质量这个得出分解的NaHCO3的质量,也可得出分解产生的H2O的质量,再根据(m4-m2)的质量并结合NaHCO3分解产生H2O的质量,则可得出Na2CO3·10H2O的质量,为此可得出样品总质量和NaHCO3的质量,从而计算出NaHCO3的质量分数,所以b组数据能计算出NaHCO3质量分数;由m1样品质量和(m2-m4)的质量可得出NaHCO3的质量,从而可计算出NaHCO3的质量分数,故c组数据能计算出NaHCO3质量分数;有m1的样品质量和(m5-m3)的质量可得出NaHCO3的质量,从而可计算出NaHCO3的质量分数,故e组数据能计算出NaHCO3质量分数,但a、d组数据不能计算出NaHCO3质量分数。 (5)选择e组数据计算则与A装置中的水珠无关,根据反应2NaHCO3 Na2CO3+CO2↑+ H2O,生成CO2的质量=(m5-m3)g,则m1g 样品中NaHCO3的质量= ,故 (NaHCO3)= ×100%。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C、D三项正确,而B项由 Cu+4HNO3(浓)===?Cu(NO3)2+2H2O+2NO2↑,3NO2+H2O===2HNO3+NO?两道化学方应方程式可知试管收集到无色气体正确,但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产物为NO2,不是NO,故B项 错误。 点评:实验装置与实验现象的试题具有相对灵活性,不仅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认知,而且着重考查实验过程现象的观察能力,此类题型难度适中,考生应多加注意课本实验内容的熟练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海带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角架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B、坩埚?C、表面皿?D、泥三角?E、酒精灯?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 (3)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______. (4)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______.
参考答案:(1)灼烧固体物质一般使用(瓷)坩埚,而坩埚加热需要用泥三脚支撑然后放在三脚架上,三脚架下面的空间放酒精灯,故答案为:BDE; (2)步骤③是分离固体和液体,则实验操作为过滤,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是利用互溶的两种液体的沸点不同来分离,则实验操作为蒸馏, 故答案为:过滤;蒸馏; (3)根据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故答案为: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4)碘遇淀粉变蓝色,故答案为: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含有单质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请你设计至少两种方法除去细小的铁颗粒中混有的细小的铝颗粒。(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方法一:可以使用NaOH溶液洗涤混合物,铁与NaOH溶液不发生反应,而Al可溶于NaOH溶液。 2Al+2NaOH+2H2O 2NaAlO2+3H2↑ 经过滤、洗涤可以得到铁。 方法二:可以使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吸引出来而留下杂质铝。 方法三:向混合物中加FeCl2溶液,Al与FeCl2反应:2A1+3FeCl2 3Fe+2AlCl3,用水洗涤并干燥。
本题解析:本题为设计新颖的开放型题目。铁和铝的性质不同,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积极调动大脑贮存的知识,抽取相关知识灵活应用作答。当然这也有赖于平时一点一滴、扎扎实实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