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6 00:29:02
1、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贮存方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
B.液溴应加少量水液封
C.固体碘保存在CCl4中
D.少量钠保存在水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A错误。固体碘易溶于CCl4,C不正确。钠与水反应,不能保存在水中,D不正确。液溴中加少量水,可以减少液溴的挥发。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和氯化氢,先使氯气通过浓硫酸,再通过饱和食盐水
B.滴定管洗涤干净后再经蒸馏水润洗,然后直接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C.配制NaOH溶液时,将溶解NaOH的烧杯洗涤2~3次,并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
D.向沸腾着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以制得Fe(OH)3胶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10分)(1)质量比为16∶7∶ 6的三种气体 SO2、CO、NO,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_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1.7 g NH3所占的体积为________L,它与标准状况下________L H2S含有相同数目的H原子。
(3)某气体氧化物化学式为RO2,在标准状况下,1.28 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 mL,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1)5∶5∶4 10∶5∶4 5∶5∶4
(2)2.24 3.36
(3)64 g·mol-1 32
本题解析:(1)质量比为16∶7∶6,说明其物质的量之比为∶∶,即5∶5∶4,所以其分子数之比为5∶5∶4,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为5∶5∶4,氧原子数之比为10∶5∶4;
(2)1.7 g NH3的物质的量为1.7 g÷17 g·mol-1=0.1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 mol×22.4 mol·L-1=2.24 L,1.7 g NH3含有0.3 mol的H原子,与0.15 mol H2S含有相同数目的H原子,则标准状况下0.15 mol H2S的体积为0.15 mol×22.4 mol·L-1= 3.36 L;
(3)在标准状况下,1.28 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 mL,其物质的量为0.448 L÷22.4 L·mol-1=0.02 mol,摩尔质量为1.28 g÷0.02 mol=64 g·mol-1,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16×2=32。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实验的失败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造成的是
[? ]
①将乙醇和乙酸混合,再加入稀硫酸共热制乙酸乙酯
②实验室用无水乙醇 和浓硫酸共热到140℃制乙烯
③验证某RX是碘代烷,把RX与烧碱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将溶液冷却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黑色沉淀
④做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⑤苯与浓溴水反应制取溴苯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一)实验室用Na2CO3·10H2O配制500ml 0.10mol·L-1的Na2CO3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要求填表:
应量取Na2CO3·10H2O的质量/g |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玻璃仪器 |
? | ? | ? |
参考答案:(一)(1)根据实验要求填表:
应量取Na2CO3·10H2O的质量/g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玻璃仪器
14.3
500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分)
?
(2)BCAFED;(2分)
(3)偏低; 偏低; 偏高。
(二)(1)C?(2)D?(3) C?(4) 减小?、 B
本题解析:(一)(1)n(Na2CO3)=0.5L·0.10mol·L-1=0.05mol,所以
m(Na2CO3·10H2O)=0.05mol·286g/mol=14.3g,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还需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玻璃仪器;
(2)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可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
(3)缺少洗涤步骤会使结果偏低;加水超过刻度线使溶液体积增大,配制结果偏低;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使配制结果偏高。
(二) ⑴A形成喷泉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将烧杯内液体压入烧瓶,A、B、D中均是气体易溶于液体或与液体反应,可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C、氯化氢不溶于汽油,所以不会产生喷泉,答案选D;
⑵B形成喷泉的原因是锥形瓶内产生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烧瓶内。A、B不会产生气体,错误;C、虽然会产生气体,但是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物,不利于气体的产生,烧瓶内外压强差别不大,不会形成喷泉,错误;D、产生大量氨气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形成喷泉,答案选D;
⑶水槽内所加物质应是产生热量的物质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A、B、D、溶于水时均放热,正确;C、溶于水时吸热使体系温度降低,错误,答案选C;
⑷比较A、B,A是减小烧瓶上部压强,B是增大下部压强;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B图相似。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