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15:09:03
1、填空题 已知: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最多能溶解500体积的HCl;
②饱和NaCl溶液的浓度约为5.00 mol·L-1。
在标准状况下,将448LHCl气体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A的密度为1.20 g·cm-3,则溶液A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本题计算结果均取三位有效数字)
(1)若使Cl-浓度与溶液A中的Cl-浓度相等,则在1 L NaCl饱和溶液中还应溶解约 L标准状况下HCl气体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2)取10.0mL溶液A稀释成500mL溶液B,则溶液B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在溶液B的配制过程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的仪器有 ;下列配制操作,造成溶液B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
b.量取溶液A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
c.定容时,俯视液面加水至刻度线
d.加水定容时液面不慎超过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吸出部分水使液面刚好达刻度线
e.烧杯中溶液移入容量瓶后,未用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即定容
参考答案:13.9 mol·L-1(未带单位扣1分)(2分)
(1) 199(1分) (2)0.278 mol·L-1(未带单位扣1分)(2分)
(3)容量瓶(或容量瓶、滴定管)(1分) bde(3分,每个1分,错一个扣1分)
本题解析:c(HCl)=448L÷22.4L/mol÷[(448L÷22.4L/mol×36.5g/mol+1000g)÷1200g/L]=13.9mol?L?1。
(1)还应加入HCl:(13.9mol-5.00mol)×22.4L/mol=199L。
(2)溶液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L×13.9mol/L÷0.5L="0.278" mol·L-1。
(3)容量瓶必须检查是否漏液;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不影响配制溶液的浓度;b、量取溶液A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使溶质减少,造成溶液B浓度偏低;c、定容时,俯视液面加水至刻度线,使溶液的体积变大,造成溶液B浓度偏高;d、加水定容时液面不慎超过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吸出部分水使液面刚好达刻度线,造成溶液B浓度偏低;e、烧杯中溶液移入容量瓶后,未用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即定容,使溶质减少,造成溶液B浓度偏低;故答案为bde。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B.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
C.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有氯原子数目为3NA
D.1 L0.5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目为0.5NA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 正确,CnH2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n,7gCnH2n物质的量为1/2n ,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B 错误,18 g D2O不是1mol
C 错误,标况下,CHCl3为液态
D 错误,由于CO32-水解,含有的CO32-数目小于0.5NA
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已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32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质量是32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M=32g÷0.5mol=64g/mol,故选项是C。
考点:考查微粒数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计算的关系的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铝热反应(以Al和Fe2O3反应为例)实验进行研究.已知Al、Al2O3、Fe、Fe2O3的熔点、沸点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 ?Al | ?A12O3 | ?Fe | ?Fe2O3 ?熔点/℃ ?660 ?2054 ?1535 ?1565 ?沸点/℃ ?2467 ?2980 ?2750 ---- |
参考答案:(1)铝热反应中铝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铝作还原剂,反应中体现出其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
(2)铝能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铁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要验证含有铝所需用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出现,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有气泡出现;
(3)①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铁离子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故答案为:KSCN;
②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极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铁离子,干扰铁离子的检验,所以不合理,故答案为:不合理;
(4)①需要的玻璃仪器还有:起引流作用的玻璃棒,定容用的胶头滴管,故答案为:玻璃棒;胶头滴管;
②铁和铝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氧化铁和酸反应生成水,没有气体生成,所以当固体混合物全部为氧化铁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当固体全部为铝时,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最大.
设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
Al------32H 2
1mol? 32mol
15.12g?27g/mol?n
n=15.12g27g/mol×32mol1mol=0.84mol.
实际上三种物质都有,所以生成氢气的体积范围为0<n<0.84,
故答案为:0<n<0.84;
③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产生沉淀的量达到最大时,实际上相当于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设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n.
2NaOH+H2SO4=Na2SO4+2H2O
2mol? 1mol
n? 2mol/L×0.5L
n=2mol
故答案为: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实验室要配制200 mL、2 mol?L-1的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经计算,需用NaOH质量为___________g。
(2)配制过程中,下列仪器不会用到的是_____________,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
A.托盘天平? B.250mL容量瓶? C.量筒? D.胶头滴管? E.玻璃棒
(3) 实验过程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分)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字母表示)? B→ → → → →? →G 。
A.冷却?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转移? G.摇匀
(5)下列操作对所得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在横线上填写“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②称量时砝码放在左盘,且移动了游码:?;
③转移时不慎将溶液倒在瓶外;?;
④所用容量瓶中,内壁残留有少量蒸馏水;?;
参考答案:(1)16?(2)C?(3)加速溶解;引流?(4)EAFCD?
(5) ①偏高?②偏低?③偏低?④无影响
本题解析: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等。
(1)200 mL、2 mol?L-1的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0.2L×2mol/L×40g/mol=16g。
(2)固体需要称量,不需要量筒,答案选C。
(3)溶解固体时通过玻璃棒的搅拌加速溶解;转移液体时,需要玻璃棒引流。
(4)根据配制原理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EAFCD。
(5)根据c=n/V可知,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则容量瓶中液体体积偏小,浓度偏高;称量时砝码放在左盘,且移动了游码,则固体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转移时不慎将溶液倒在瓶外,则溶质减少,浓度偏低;所用容量瓶中,内壁残留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