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14:21:14
1、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作石油蒸馏实验时,冷凝水应从上口通入,下口流出
B.乙醇和乙酸酯化反应后的产物可用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向淀粉完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再加银氨溶液加热,有银生成
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的浓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又变澄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做石油蒸馏实验时,冷凝水应从下口通入,上口流出,A不正确;B、乙酸乙酯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乙醇和乙酸酯化反应后的产物不能用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B不正确;C、淀粉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所以向淀粉完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中和酸后,再加银氨溶液加热,有银生成,C正确;D、硫酸铜是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的浓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一定量的水,不能在恢复原来的性质,D不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甲烷
B.乙烯
C.苯
D.乙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有机物的燃烧通式CnHmOz+(n+m/4-z/2)O2=nCO2+m/2H2O可知,在物质的量相同的条件下,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多少只与(n+m/4-z/2)有关系,所以根据有机物的化学式可知,苯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最多,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题的关键是利用好燃烧通式,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一定量的甲烷燃烧后得到CO、CO2及水蒸气,混合气共重49.6 g,通过无水CaCl2时,CaCl2增重25.2 g,则CO2的质量为( )
A.12.5 g
B.13.2 g
C.19.7 g
D.24.4 g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氯化钙吸收的是水蒸气,所以生成物水的物质的量是25.2g÷18g/mol=1.4mol。根据氢原子守恒可知,甲烷的物质的量是0.7mol。如果设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则x+y=1.7mol、28x+44y=49.6g-25.2g=24.4g,解得x=0.4mol、y=0.3mol,所以CO2的质量是0.3mol×44g/mol=13.2g,答案选B。
点评:有机物燃烧的有关计算,一般都是利用各种守恒法列式进行计算,例如原子守恒、质量守恒定律等。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各组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不变时,各组分以任意比混合后充分燃烧消耗O2的量不变的是(?)
A.乙烯、乙醇、乙醛
B.乙炔、乙醛、乙二醇?
C.甲醇、甲醚、甲醛?
D.乙烷、甘油、乙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有机物的燃烧CnHmOz+02=nCO2+
H2O通式可知,早物质的量相等的条件下,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只与
有关系,所以根据有机物的化学式可知,选项B正确。即在碳原子个数相等的条件下,每增加2个氢原子,分子中就增加1个氧原子。或者在氢原子个数相等的条件下,分子中每增加1个碳原子,就增加2个氧原子,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该题的关键是利用好燃烧通式,总结出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盛有硝酸银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铜片和银片,正极质量不变。②相邻的同系物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③丙烯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其一氯代物只有2种?④由ⅠA族和ⅥA族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型化合物?⑤等物质的量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可用这个方法制取一氯乙烷。
A.①③
B.②⑤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构成原电池,铜是负极,银是正极,溶液中的银离子得电子而析出,正极质量增加,①不正确。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同一类物质互为同系物,②正确。丙烯分子中得氢原子共分3类,其一氯代物有3种,③不正确。④中得化合物是过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正确。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可生成多种卤代烃,不可能得到纯净的一氯乙烷,⑤不正确,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