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08:53:26
1、计算题 (5分)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 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O,每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点未画出,另选连续的3个计数点A、B、C作为测量的点,如图所示。经测量知道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50.50 cm、86.00 cm、130.50 cm。
(1)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打B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vB=_______ m/s,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___ J,动能增加了_______ J(最后两问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根据所测量的数据,还可以求出物体实际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_ m/s2,则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N。
2、实验题 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下列物理量需要测量的是___ _______、通过计算得到的是______ _______(填写代号)
A.重锤质量
B.重力加速度
C.重锤下落的高度
D.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3、实验题 下图是某同学探究《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实验及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
(1)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实验时纸带的______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左”或“右”)
(2)在实验中,该同学发现重锤减少的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增加的动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A.选用的重锤质量过大
B.选用的重锤质量过小
C.空气对重锤的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
D.实验时操作不够细,实验数据测量不准确
(3)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0.02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m/s2,图中数字为各点距起点O的距离,设重锤为m="0.1" kg,当打点到B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_____J,动能增加了__________J。(保留三位有效数据)
4、选择题 如图所示,bc为固定在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套在杆上,靠摩擦力保持相对杆静止,M又通过轻弹簧悬吊着一个小铁球m,此时小车正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M、m均相对小车静止,轻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M始终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当加速度增加到2a时( )
A.横杆对M的弹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B.横杆对M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
C.轻弹簧的伸长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
D.轻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值增加到原来的2倍
5、实验题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板上有两个光电门相距为d,滑块通过细线与重物相连,细线的拉力F大小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让滑块从光电门1由静止释放,记下滑到光电门2的时间t,改变重物质量来改变细绳拉力大小,重复以上操作5次,得到下列表格中5组数据.
(1)若测得两光电门之间距离为d=0.5m,运动时间t=0.5s,则a=? m/s2;
(2)依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a-F图象.
(3)由图象可得滑块质量m=?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g=10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