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12:09:21
1、选择题 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B.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C.有摩擦力不一定有弹力
D.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面要粗糙,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两个物体要相互挤压,两个物体要有相对运动;而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两个物体要相互挤压或产生弹性形变;即摩擦力产的条件包含了弹力产生的条件,所以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但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故A、C选项错误而B选项正确;弹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而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平行,所以两种力的方向相互垂直,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如图甲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22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参考答案:(1)小车的总质量 (2分)
(2)①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2分)
②C?(2分)
本题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F=ma,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应该保持质量不变,本实验是由钩码的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实际钩码的重力大于绳子的拉力,只有在钩码的质量较小时,钩码的重力才更接近绳子的拉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研究小组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弹簧与木块接触但并没有拴连。木块从A点静止释放后,在1根弹簧作用下弹出,沿足够长的木板运动到B1点停下,O点为弹簧原长时所处的位置,测得OB1的距离为L1,并记录此过程中弹簧对木块做的功为W。用完全相同的弹簧2根、3根……并列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木块均从A点释放,木块分别运动到B2、B3……停下,测得OB2、OB3……的距离分别为L2、L3……作出弹簧对木块做功W与木块停下的位置距O点的距离L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线分析,弹簧对木块做功W与木块在O点的速度v0之间的关系为?
(2)W—L图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
(3)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OA为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W与成线性关系;(2)未计木块通过AO段时摩擦力对木块做功;(3)3 cm
本题解析:(1)木块从O到B的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得到,再由
,可得
,由图可知W与L成正比,得到W与
成线性关系。
(2)图乙中图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开始弹簧做的功消掉木块通过AO段时摩擦力做功,即W-L图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木块通过AO段时摩擦力做功。
(3)在图线上取两点(6,1),(42,5)代入、
,得LOA=3cm。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左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5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6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
砝码质量m (g) | 0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弹簧总长l (cm) 16.0 24.1 32.1 40.1 48.0 56.0 64.0 |
参考答案:(1)用描点法得出图象如下图所示:
(2)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比.
由胡克定律F=kx得:
k=Fx=40.64N/m=6.25N/m.
故答案为:(1)如上图
(2)6.2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测得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B.
C.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弹簧弹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故有:mg=kx=k△l,所以劲度系数为k=,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