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0 21:20:03
1、计算题 折射率为n、长度为L的玻璃纤维置于空气中,若从A端射入的光线能在玻璃纤维中发生全反射,最后从B端射出,如图所示,求:
①光在A面上入射角的最大值.
②若光在纤维中恰能发生全反射,由A端射入到从B端射出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参考答案:①?②
本题解析:①光路图如下图所示,要在纤维中发生全反射,
其临界角C有:?①
折射角:θ2=90°-C?②
所以,,
?③
由折射定律:?④
?⑤
②光在纤维中传播的速度:(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光在沿纤维轴线方向上的速度分量:?⑥
所用时间:?⑦
评分标准:①②③④⑤式各1分,⑥⑦式各2分。
本题难度:一般
2、计算题 如图16所示为用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块柱体形棱镜的水平截面图,FD为圆周,圆心为O,光线从AB面入射,入射角θ1=60°,它射入棱镜后射在BF面上的O点并恰好不从BF面射出.
(1)画出光路图;
(2)求该棱镜的折射率n和光线在棱镜中传播的速度大小v(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 m/s).
参考答案:(1)见解析图? (2)1.3(或) 2.3×108 m/s(或
×108 m/s)
本题解析:(1)光路图如图所示.
(2)设光线在AB面的折射角为θ2,折射光线与OD的夹角为C,
则n=.
由题意,光线在BF面恰好发生全反射,sinC=,由图可知,
θ2+C=90°
联立以上各式解出n≈1.3(或)
又n=,故解出v≈2.3×108 m/s(或
×108 m/s).
答案:(1)见解析图? (2)1.3(或) 2.3×108 m/s(或
×108 m/s)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画出光路图,利用几何关系求得折射率,根据公式n=求得光在该介质中的速度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的人以速度v匀速行走。
(1)试证明人的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
(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参考答案:(1)?人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
(2)?
本题解析::(1)设t=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处,在时刻t,人走到S处,根据题意有OS=vt,过路灯P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M为t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图2所示。OM为人头顶影子到O点的距离。?
由几何关系,有
联立解得
因OM与时间t成正比,故人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
(2)由图2可知,在时刻t,人影的长度为SM,由几何关系,有SM=OM-OS,由以上各式得
可见影长SM与时间t成正比,所以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
本题难度:简单
4、计算题 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图中纸面)上的长直轨道匀速向右运动.有一台发出细光束的激光器装在小转台M上,到轨道的距离MN为d="10" m,如图14-10所示,转台匀速转动,使激光束在水平面内扫描,扫描一周的时间为T="60" s,光束转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当光束与MN的夹角为45°时,光束正好射到小车上,如果再经过Δt="2.5" s光束又射到小车上,则小车的速度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14-10
参考答案:(1)当光束照射小车时,小车正在接近N点,这时小车的速度应为1.7 m/s;(2)当光束照射小车时,小车正远离N点,这时小车的速度应为2.9 m/s.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匀速圆周运动规律,是一道设计新颖的好题,要求学生画出小车运动位置的示意图,才能求出符合题意的两个结果.在Δt内光束转过角度为(①式),如图所示,有两种可能:
(1)光束照射小车时,小车正在接近N点,Δt内光束与MN的夹角从45°变为30°,小车走过l1,速度应为(②式);由图可知
l1=d(tan45°-tan30°)(③式)
由②③两式并代入数值,得v1="1.7" m/s(④式).
(2)光束照射小车时,小车正在远离N点,Δt内光束与MN的夹角从45°变为60°,小车走过l2,速度应为(⑤式)
由图可知l2=d(tan60°-tan45°)(⑥式)
由⑤⑥两式并代入数值,得v2="2.9" m/s.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MN是空气与某种液体的分界面,一束红光由空气射到分界面,一部分光线被反射,一部分光线进入液体中,当入射角是45°时,折射角为30°,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90°
B.该液体对红光的全反射临界角为60°
C.在该液体中,红光的传播速度比紫光的传播速度大
D.紫光以同样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到分界面,折射角也是3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反射定律可得反射角为45°,所以反射角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105°,所以A错误。根据折射定律可得,所以全反射角为
,即C为45°。B错误。根据
可得,在该液体中,红光的传播速度要比紫光的大,C错,紫光波长要比红光的小,所以该液体对紫光的折射率要比红光的大,所以折射角小于30°。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